尚德崇文 爱满校园
作者: 摄影: 发布人: 来源: 发布日期:2010-11-24 点击量:14259
手机模式
尚德崇文 爱满校园
——在我校2010年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耀明
关于人的本性,我国曾有过“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之争。如果说是“人之初,性本善”嘛,那有人后来由善变恶,变成了坏人;如果说“人之初,性本恶”嘛,那有人后来由恶变善,变成了好人,人能改变品性,我认为除了家庭、宗教、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周围环境等之外,学校给予人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正如《三字经》里告诫人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说,学生离开学校若干年之后,我们能给他们留下什么?或许课本知识若干年以后都忘得差不多了,如能使学生留下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源泉,成就学生在高层面的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让学生成为一个好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应该是我们作为老师考虑最多的事情,应是我们的天职!
在学校里谈培养人的品性,我认为首先要谈的是教育者的师德,德高方能为师。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有公德,而因从事不同的职业,便有了不同的职业道德,如师德、医德等。德育是以素质提高素质,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是“根”的教育。《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师德不行,又如何能为学生“传道”呢?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太宗李世民也对德行和表率有充分的认识:“若治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也。”“正人先正己”是作为教师的最根本的要求。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最根本的原因应是世人对他品德高洁的认同。我们教师被称为人师表,应是全社会对教师的认同,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师德是我们教师成功的首要因素,小胜靠谋,大胜靠德,德高望重,才能成人成己。
品性、品德体现人之好坏,因而教师应把“传道”放在首位。我国古代,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学的是文字训诂之学,而大学才是成人成己,治国平天下之学。四书中的《大学》上的四句话就阐明了大学的根本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关键在“止于至善”这四个字,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将个人的完善进而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能的排列中,“传道”是第一位的,是其“文以载道”主张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实质提倡的是“师以载道”。所以他强调师者应“传道”。他认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身修才能齐家,家齐才能治国,国治才能平天下”,正所谓“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教育固然是要教客观知识,但更要育人,更要“传道”。“经师”与“人师”的区别也在于前者只管教书,后者更重育人。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标与现在所提倡的人文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又称自由教育。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这里说的“基础教育”,意思不是指给高等教育打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或普通教育,而是关系人之为人的教育。人文教育从其性质上说应该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其实过去和现在我们都很重视师德,更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但为什么总感觉德育效果不大?或者对一些学生教育效果不大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只讲三点:
第一,要让德育成为学生一种需要。当教育成为学生一种精神需要的时候,那么这就具备了成功的基因。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盐,但是盐不能大口大口地吃。我们如何把盐变成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把盐放在菜里人们才能接受。在教育中也需要这种盐,德育就像盐一样不可缺少。但无效德育犹如强制性地让人吃下去,而有效德育就是把德育内容加到所需的情感大餐当中去,再加上点油,加点味精或加点胡椒粉,人们才爱吃,要让学生感觉德育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比如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别人,就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他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所必须养成的优秀品质,尊重别人就是在展示你个人的素质修养,能让别人觉得你有修养、素质高,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是你与别人沟通交流、合作的基础,对你大有好处。学生如能这样理解,势必自觉地去完善自我!
第二,我们还要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角,不是配角,更不是观众。现在德育内容很多,但往往编写德育剧本的是我们教师,导演也是教师,演员还是教师,这样的教育效果肯定不理想!只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德育活动中去,感受德育的真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德育才能真正有效。比如我们现在的每周升旗时学生国旗下讲话,让学生自己找素材,自己做主持人,让他们自己谈人生,谈未来,自己成为主角,这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就是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品德的过程。同样道理,我们每班也可以在班会课或团队活动课时借用这种形式。
第三,要找准德育内容,善待学生的认知高度。一位培养出三位博士生女儿的妈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要指望别人都和你的见识一样!”接着,她向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十多年以前,她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天,她看到了女儿的一张绘画作品。当时她一下子就怔住了。孩子总是充满了想象,孩子的世界也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的世界。可是,在她女儿的一幅名为《陪妈妈逛街》的画中,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只是数不清的大人们的腿……
奇怪!她拿着女儿的画深思了很久,终于解开了疑惑。原来,幼小的孩子还只有几岁,身高也几乎只能达到大人的腰部。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将孩子围着,孩子除了能看到大人的腿,还能看到什么呢?
这位妈妈如梦初醒。是啊,孩子上街看到的不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而是大人们的腿,这是他们的身高决定的!学生对很多的问题疑惑不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能力和见识决定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从和大人相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
现在我们的德育要求一下子就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每一个德育内容都站在集体的利益高度,都站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往往是现阶段的学生所够不着的,甚至是连我们做老师都够不着的,德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礼记·大学》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点是“正心修身”,终点是“平天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德育的“终点”,亦即“平天下”作为德育的“始点”,把诸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属于“终点”的德育内容作为“始点”,而把真正的德育“始点”即“正心修身”忽视了。庄子说“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德育也有自己的成法,也有其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想抛开“始点”直接进入“终点”,那是违“成理”之举。因此,我们的德育,必须回到“始点”,把指引学生“正心修身”这工作做扎实,做彻底,然后才会有我们所期望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育“终点”!学生的素质、品德是渐进式提高的,即使是那些伟人、那些英雄也不是一下子就达到了那个高度。因此在教育中要懂得教育规律,也要善待别人的高度。
德育是心育,贵在用心,成在有情。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认为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心,离开爱心,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德育需要有爱心,同时需要培养爱心,以爱传承爱。
孟子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爱幼及人之幼”是真正的无私之爱,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是博爱,我们的“爱满校园”是把学生视为子女,视为弟妹的爱,是一家人的爱!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爱满校园,不仅仅是指对有困难的人捐钱捐物,嘘寒问暖,还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家”的观念。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是兄弟姐妹,视学生为子女,为弟妹。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关爱,共同进步。当成员中有人取得成功时,我们共同真心祝贺,共同分享;当成员中有人有困难、失败时,我们共同真心承担,共同面对。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成员,我们希望共同取得成功。爱这个家,就是爱满校园,爱满校园才能爱满天下!
2、爱岗敬业。教师必须有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教师的爱岗敬业主要表现为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岗位,尽职尽责,积极奉献。爱岗敬业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3、有教无类。无论是我们学校还是全社会所有的学校, 我们的学生在品德、学业水平等方面肯定还存在不小甚至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应该做到对不同性别、种族、宗教信仰、品行、身心状况和来自不同的社会生活,家庭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应该让他们受到尊重,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有教无类,真实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关心学生,尤其要关心那些后进的学生,真正体现人人平等,人人成功。孔子与学生子贡对话,子贡问:“夫子圣也乎?”孔子回答:“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的评价是:“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也。”孔子弟子三千,自认为不是圣人,我们与他相比,相差千里,更不是圣人,但是今天,教育成功与失败的标尺不应当仅以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而应当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百年树人。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学生,而培养出一位品德高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不枉费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和耐心。
4、成人成才。所谓成人成才,是说教师教育学生的目标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也就是说,德育是第一位,教学是第二位,一定要狠抓德育。有人说过“有德有才成事,有德无才误事,有才无德坏事”,这足以说明德才的关系。我们应记取李政道高才生卢刚因论文未获奖,枪杀四位太空物理学家,并且杀死获奖同学的惨痛教训。
5、尊重学生。学生有自己的人格,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肯定和赞许。爱学生,就要做到尊重学生,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志向抱负,尊重他们的选择判断和个人意愿,就必须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他们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做他们的好朋友,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些朋友式的建议供其选择。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教育意图。
特别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更要尊重他们,不能用语言挖苦他们,俗语说:“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半岁寒”,不经意地说他们是“笨蛋”、“猪头猪脑”、“烂泥扶不上壁”等,都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我们选择了教育这工作,应知育人的重要,更知肩上的重任。我们可能付了真挚的爱,却得不到理解,我们可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没有丰厚的回报,但我们应坚信,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带着爱心去辛勤地培育出成千上万品德高尚的好学生,这应是我们教育的理念,更应值得我们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