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孩子

——2017年初一家长会专题发言

作者:郑建忠   摄影:无   发布人:苏木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7-10-24   点击量:17724   手机模式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你们参加孩子初中的第一次家长会。这里的感谢有两层意思:首先感谢你们参与孩子的教育,与学校一同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其次感谢你们支持孩子选择就读培才学校,让他们与优秀的人一起走更长的路。

对于孩子的成长,每位家长都倾尽心力。台湾作家龙应台认为,孩子用功读书,不是因为要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儿子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父母们是多么希望孩子将来能担当起自己的人生。因此,家长们有一个美好的图景:“让孩子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彼此志趣相投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日臻优秀”。而这个美好的图景实现的场所在哪儿呢?家长朋友们也许会回答:“在学校,在教室”。事实上,任何场所都是孩子受教育的地方,当然,家庭是第一现场,“天下之本,在家”。于是,我把刚才的那句话转换成“孩子和优秀的父母在一起,一家人彼此志趣相投互相影响,父母子女一同学习共同进步日臻优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班集体,能用好习惯,责任感,上进心去激励同学,能促进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与每一位孩子的品质有关,每位孩子的品质与他背后的原生家庭有关。我作这样的逻辑分析是希望帮助家长们理性看待孩子的班级、老师的工作。孩子来到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学段,肯定会遇到种种问题。我们从不漠视问题,也不认为问题就是麻烦。在帮助孩子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能力会越来越强大。然而,我偶尔和老师聊天的时候,一些老师相当为难地告诉我:“校长,我们班某某家长建议我不能让他的孩子坐在后面的位置。”“我们班的家长说,某某班采取的措施,为什么咱们班不是这样?”“家长评价咱们班的英语老师不错,可别的老师没有英语老师负责”“你们学校的德育量化考评系统也太苛刻了”……

我希望能条分缕析老师们的困惑。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我们重视来自家长的合理建议,我们从未停止过自我完善。学校重视教师的全员管理,初步完成了教师的量化考评体系,对教师的德、勤、能、绩、廉等诸方面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学校还有计划地推进后勤服务的改善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我们希望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理解。学校教育给每个孩子储备一生积极向上的能力,家庭教育给每个孩子奠定道德的种子。

朱永新教授倡导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完整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意味着身心灵的完整、家庭和学校共育的完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完整、发挥能量和挖掘潜能的完整、张扬个性的自由和遵守秩序的自律的完整。家庭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力、交往力和学习力,让自然生命更长、社会生命更宽、精神生命更高。通过学习提高阅读力、写作力、探究力等,最大限度地突破局限,提高生命的精神境界,成就最好的自我。家庭因此变得更富有魅力,使孩子通过吸收家庭生活的营养,获得丰富足够的关爱。

父母从空间和心灵上陪伴孩子,跟孩子建立起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望,通过陪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父母的教育素养决定着孩子的精神高度,父母的人生态度非常重要。你怎样,孩子就怎样;你成长,孩子就成长;你发展,孩子就发展;你幸福,孩子就快乐。家长通过改变自己,从而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父亲不缺位,母亲不焦虑,孩子没问题。”

父亲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商和社会交往,也影响孩子的情绪表达与管理、自我认同、身体协调与运动、探究与专注等方面。父母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慈爱与规矩并行,让孩子知道边界和底线,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班级生活中,不要有妨碍其他同学合理权利的行为,比如造成别的同学安全危机的行为;不要妨碍其他同学的学习诉求,协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父母不溺爱放纵,不过多包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眼中有别人,自己能反思,交往会体谅,人生得幸福。

话虽如此,但培才的孩子还是宝贝,一些家长还是不太淡定:孩子在学校怎么样啊?放学怎么接孩子呀?于是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手机。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父母的成长焦虑程度也不同,给予下一代自主成长的空间也不一样。可是把孩子藏身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是无助于孩子安全意识的提升的。焦虑的父母培养焦虑的孩子,孩子对危机将无法准确判断,无法从容冷静应对。

如今的孩子出生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父母子女两代人的沟通带来挑战:网络技术上的挑战和两代人之间情感的挑战。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父母子女面对面坐着,孩子却盯着手机抿嘴笑。媒介的影响增加了教育难度,孩子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90%依赖于媒介。网络模糊了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界限。孩子从小就已经从图片、音频、视频中获得一些原本成年人才了解的内容。但是心智未成熟,媒介的影响有可能使孩子的成长偏离方向。网络上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会塑造一个与真实世界相同的虚拟现实,使孩子难以分辨真假,使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当成网络问题来处理,以游戏的心理对待生活。“网络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网络化”。

网络时代促使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要用更多的精力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培才学校的家长素质相当高,不少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对班级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便于化解个别家长无形中给老师的工作阻力,从中周旋将一些对立情绪化于无形,便于形成一种班级的正能量。我们希望家委会成员在担当责任的同时,尊重学校的工作和管理,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纪律。过去,有个别家委会在没有充分征求全体家长的意见时,凭个人的片面感觉,不认可老师的工作,动辄要求更换老师,动辄向班主任老师提出特权要求,如此的强势张扬,使班级缺乏良性的沟通互动。用片面之词妄加评议取代主流观点是可怕的,受伤害的一定是孩子。强势的父母常常培养出弱势的孩子,过多的庇护,容易扼杀孩子的潜能。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诚实守信、宽容谦让、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整洁卫生、举止文明、爱护公物;懂规矩、懂约束、懂责任,不是非,守原则等,这将成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孩子与人为善定然得到多助。

孩子成长的能量来源用金字塔来打比方,最基层是父母的爱,第二层是好奇心,第三层是自信心,第四层是创新精神。

我们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课堂,释放孩子的能量,给以机会,让孩子们有足够的胆量将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自信,来自于战胜困难和走过失败。在课堂上,孩子需要组织语言表达思想,需要向同伴学习合作分享,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赏识大家共同进步。我们期待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开放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情、面对未知的勇气等。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有效的学习,具备持续学习能力,成为保持着无限可能的终身学习者。

我们通过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既遵循规律又不墨守成规,改革创新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希望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家校相互配合,增进融合,形成合力。

一份很有意思的数据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思考。从2013年的5000份招聘信息中统计出了几个出现频率最高的企业招聘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熟练使用office、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到了20173月,纳斯达克市值最高的几家公司招聘信息中最常出现的招聘要求是:批判性思维、学习灵活性、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发现,社会对人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微妙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要保持自我学习能力,打破学习的边界。正如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所说:“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父母和老师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相信孩子可以教育自己、协调自己的命运。”

 社会正在多维度、多角度地评价一个人,比如一个人的社交账号,他关注了哪些人,评论了哪些话题,转发了哪些内容,这个人在虚拟世界留下的痕迹,已经可以把他准确地勾勒出来。通过分析这个人的性别、家庭关系、消费模型、阅读偏好、社交活动、政治倾向等,甚至可以知道连他的亲朋好友都不知道的小癖好。

社会推动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学校必须对学习者的评价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目前,我们正在努力研发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评价引导孩子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在日常情境中来评价学生的行为。从体质、思维品质、兴趣爱好、学识、才能、性情、人际交往、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若干方面去描述一个学生的素质。从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跨学校、跨社区、跨文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学习、活动过程记录与作品、课外阅读书目等不同维度去收集素材的评价框架。形成一个开放的评价体系,赋予学生、学校在评价项目、内容上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用自己觉得好的、任何最能够展示自己个性、潜能的方式展示自己。如某生详细描述了参加公益演出活动的经历与表现,其所反映出来的不只是一定的艺术素养,可能还与其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水平、团队精神相关联。基于证据的评价过程设计,尽可能将评价内容限定在可重复检验的范围内,关注基于外在表现的内在素养推断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适当的个性品质的解释框架,原则上排除主观臆断。将契约的履行情况与各自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使违约付出的成本大于违约的潜在收益,促使评价双方信守各自的承诺。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经历意味着做了什么,做了多长时间。如参加团队活动,学生扮演了什么角色,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表现出什么才能,完成了什么任务。学生的经历有的和其他同学一样,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综合素质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与众不同的成长。同样是物理学习, 甲同学是物理课代表,每周协助物理老师完成收发物理作业本,成为老师的助手;乙同学自己设计,完成某项物理实验;丙同学写了不少天文观察日记。这些不同的学习表现,反映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是综合素质评价应当努力揭示的。

成长不是直线的,经历及其表现不都是积极的,尤其是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其间不乏有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弯路,有时甚至是不光彩的人生经历。对此,真实、有意义的成长记录不应回避,只要处理得当,其在成长中的作用就会变得积极而有意义。学生关于自身重要的学习成长经历的如实记载、相关活动材料(佐证材料)与作品的收集整理是综合素质评价客观性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若干描述、记录包括两类:一是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及其他课程政策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学习项目。另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规划自主选择的实践性学习。这些描述、记录的呈现方式可以是电子形式,也可以是纸质的档案袋。

关注学生的一贯表现,把握发展的轨迹、发展的潜质,而不只是一时一事的表现,这是综合素质评价不同于某次学业水平考试的独特价值所在。行为犹如打开了的窗户,只有透过它,才能追寻被复杂的现象掩盖了的意向,发现蕴藏在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进而真正理解学生的素质。美国一些大学的“入学申请”,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呈现自己,写 500 字左右的短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影响你的人”,“告诉我们一件事或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帮助你明确了你的价值观或改变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握行动的意向。而组织面试,内容之一是了解有关行为动机是什么。任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亲人等从不同角度的推荐介绍,可以相互印证,为全面理解学生提供帮助。评价的过程主要是学生自我观察分析与自我评价及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评判、裁定,尤其是学生的内在体验与反思,别人无法替代。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要责任在于了解行为记录、成长档案袋收集整理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方法、准则等;按照规定要求,按时、有计划负责任地完成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学习课业,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材料的收集整理,争取最佳表现;承诺所有描述、记录是真实的,是自己完成的;妥善保管相关记录及佐证材料。建立必要的诚信档案,一旦确认有作假行为(包括教师推荐中的作假行为),便永远记录在案,不得撤销。

每个孩子都如此独特,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孩子,我们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真实的一面。家校合力,一起培养综合素养高的孩子,培养情商高、习惯好、身体好的孩子,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20171022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