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很多家长的问题求助,大多集中于亲子沟通方面。比如,孩子突然不听话了,该怎么办?孩子不爱跟父母交流,该怎么办?发现孩子早恋后,该怎么处理?怎么鼓励最近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等……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提问的家长期望以科学、积极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已经走出了优化亲子沟通的第一步!但在沟通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聚焦于眼前的问题表象,而忽视了亲子沟通中问题根源所在。我们虽然可基于“危机干预”给出一些建议,但却不能帮助家长根除亲子沟通问题。
其实,在亲子关系中许多麻烦、问题出现之前,亲子沟通不畅已长期存在,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发现的问题就像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下部分才是症结所在。尽管症结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与家长与孩子的性格特质相关、与家庭背景有关、受过往的经历影响,但往往都能在亲子沟通中有所表现。相对应地,积极的亲子沟通方式方法,也能化解许多潜在的亲子问题,扮演亲子关系“抵抗力”的角色。
那么,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亲子沟通哪?
所谓沟通,不外乎“听”与“说”,当然这种听与说不局限于语言表达部分,广泛涵盖各种非语言成分。首先,“听”并不只是耳朵接收声波震动,而是用心地聆听,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种良好的倾听习惯。有效的倾听,可以增进亲子深入了解、消除误解,优化沟通效果。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平时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可能不太会碰到“孩子突然不听话”这样的问题,因为在孩子出现相关情绪和行为前,父母已经“听”出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有机会提前干预。
其次,“说”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表达,亲子间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意识想法,更容易让对方介绍、不产生歧义。因而,如果听是一种好习惯,那么说就是一门艺术。尤其当父母发现孩子开始早恋这样的“棘手”问题时,说的艺术就更加重要了,该如何去说,既能向孩子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同时又能尊重孩子,从而达到循循善诱的效果。但这种“说”的艺术,指的并不是口才,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通过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但“说”的要领要比说的内容要重要得多。父母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还是平等的态度来对孩子说话,将导致亲子沟通效果截然不同。
最后,光有听与说还是不够的,亲子沟通需要接触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近年开始试行的亲子游,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但高质量的亲子交流形式不必拘泥于是否在风景如画的名胜景点,而重在亲子参与度和互动,因为其中囊括了大量亲子沟通。
这些都是亲子沟通中的“术”,在此后我们会详细介绍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巧。然而,“道为术之灵”,在详细介绍各种亲子沟通中的术前,还需要补充一下亲子沟通之道,即父母该以怎样的态度来进行日常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