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叛逆,就是力量

——换一个角度看待孩子的青春期

作者:郑建忠   摄影:无   发布人:苏木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7-11-23   点击量:22734   手机模式

(初二级家长会专题讲话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借家长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

初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很特殊的时间段。

网络时代的家长,更加容易得到关于孩子教育的各类信息,对于“初二现象”、“青春期”、“叛逆期”这样的词汇并不陌生,甚至,部分家长在较早之前就开始对孩子初二叛逆期的到来做着准备,这当然是积极的。

但眼下关于初二阶段孩子的许多观点却并不全面客观,有明显的把这一阶段的孩子“妖魔化”的嫌疑,似乎,这一阶段的孩子便是“不讲理”的,便是“爱顶撞大人”的,便是会做出各种荒唐事情的。这样的言论,除了增加家长的心理焦虑,并不能给家长正确看待这一阶段孩子成长行为的客观角度,更不能把家长引向有效的激励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向。

“叛逆期”这一个词语的提出,本身有着深厚的“家长本位”的意味——“叛逆”,对谁的叛逆?首当其冲是家长。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对家长“叛逆”是难以被接受的,“叛逆”一词,带着大人对自主意识萌芽的孩子的不满,带着对“不顺从”的孩子的恐惧。

我以为,“叛逆期”改作“独立期”更合适,而且,我们必须发现、激励这一阶段孩子强大的心理、行动能量,充分认识到“叛逆”背后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放下对“叛逆期”、对“初二现象”的成见,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初二阶段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们变化中的言行与心态。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初二孩子的生活学习现状。

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314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

早在初一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孩子们便突破了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但由于那时他们刚到初中,环境的更新以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张扬。

在初二年级,学生适应了初中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家长对学生的初中阶段的学校生活不再担忧,关注程度降低,学生们因而获得了相对宽松的自主发展环境,学生们便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他们的内心充满着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在广度和难度方面加大了,而新增开的物理学科,对于部分原本学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来讲,毫无疑问又起到了雪上加霜的负效果。学生之中,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出现动荡和分化,这是一场竞争更为激烈紧张的重新排位,使得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成绩退步而又找不到很好的进步方法的孩子不甘心正视自己的无力感,便开始通过无所谓或其他特殊的言行来掩饰自己的沮丧,寻找新的自我肯定和集体定位。

总体来讲,初二阶段的孩子其实是纠结而反复的,他们渴望自由,却未有足够的力量独立,他们渴望在团体中获得认可,却又可能因为不得志而沮丧,他们渴望表现成熟,却又时常发现自己并未具备处理事情的洞察力与行动力。所以,初二的孩子看似“很酷”“很尖锐”,实际上内心时常受伤沮丧,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在孩子顶撞的言行面前以讽刺、羞辱“反击”,那只会让我们和孩子渐行渐远。

其次,让我们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一,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第二,扩大交际圈的需求。进入初中阶段后,孩子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一切与小学的小圈子不一样。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

第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品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学习”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

综合以上对初二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开始尝试着“像大人一样”生活:像大人一样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子并确立自己在交际圈的地位,像大人一样谈恋爱,像大人一样独立做出生活和学习的决定……而他们最大的痛苦则是: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大人……

家长们,我们辛苦抚育孩子,正是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像大人一样”独立于这个世界,那为什么我们会对孩子“追求独立”的种种尝试充满担忧甚至恐惧?为什么我们要对孩子试图挑战我们权威、尝试获得平等地位的行为愤怒暴躁?

我们担心孩子浪费奢侈而压制孩子独立支配物质的需求,希望孩子穿我们买好的衣服,用我们买好的文具,却又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分配好自己的收入,安排好家庭林林种种的物质事务。

我们担心孩子交了“坏朋友”而百般否定他们的社交圈子,以“学习为重”为理由强硬地阻止他们与某些我们不认可的孩子交往,希望孩子能够在大人认为“纯净”的圈子里成长,我们却又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社会复杂的大环境,希望孩子能够有识人辨人的能力。

我们担心孩子早恋影响学习,不让孩子与异性交往,却又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精确”找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人生伴侣。

我们担心孩子在尝试独立的青春期犯错浪费时间,压制孩子因意见不同而与我们发生的冲突,强迫孩子按我们设计好的道路前行以求安心,却又希望孩子大长以后能够成为一个有主见、有魄力的人……

这,怎么可能?

家长们,当你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他(她)可能需要更大的自主权了,他(她)可能不再满足于你为他(她)精心建造的小世界了,他(她)开始想要自己参与到更大的世界当中。

这种渴望独立的愿望,不正是强大的成长动力吗?

难道我们不应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激动并给予祝福与指引吗?

家长们,让我们以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伺机张扬,也许他们的身心发展、所受教育仍有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但这都不能成为我们否定他们甚至打击他们的理由!

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青春期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从而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跌进犯罪的深渊。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不见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惟爱与尊重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度过青春期并激发他们的能量,我们应当成为孩子走向更大世界的同伴,而非高高在上的“支配者”。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各种权利,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1)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2)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大街”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3)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4)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5)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弱点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2)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3)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4)允许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青春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5)给孩子减负。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家长们,“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同为父母,我们知道,面对孩子的青春期,我们的心态是复杂的,我们不舍一直呵护在掌心的宝贝向着更大的世界走去,我们担心他们不懂我们的关爱渐行渐远,我们担心他们挣脱我们的呵护后受伤受挫……但既然孩子终将会从我们的生命中走出去,成为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他们真正强大之前,陪伴他们尝试、犯错、再次尝试,陪伴他们积累智慧、陪伴他们积累勇气,陪伴他们在成功与失败交杂的青春期走出一片开阔的天地。

让我们时刻牢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支配的机器人,他们终将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所以,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谁叛逆了谁,顶多只有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若他误入歧途,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辨别、探索,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让叛逆,成为青春成长的力量吧!

与各位共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