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隐形”爸爸

作者:   摄影:   发布人:刘倩倩   来源:转载其他   发布日期:2018-10-15   点击量:13866   手机模式

一、案例重现

小美日记:每天我上学之前,爸爸就出门去上班了;晚上,他还把工作带回家来做。如果我有话问他,他就说:“现在不行,我很忙,明天吧。”到了第二天,他还是那么忙,他会说:“现在不行,周末再说吧。”到了周末,他又常常喊累。哎,爸爸从来不陪我做什么!

小洋日记: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吧。”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羡慕。你每天都在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小妍日记:每次请求爸爸陪我,几乎每次都得到同样的回复:“我在忙呢,找你妈去!”我多希望爸爸变成机器人,再配一个遥控器,上面有功能选择键。1号键:爸爸陪我下围棋;2号键:爸爸陪我去看电影;3号键:爸爸带我去旅游……

二、案例分析

看到这里,爸爸们可能会觉得很委屈:自己每日劳累奔波不就是想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吗?真不懂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其实孩子要求的并不多,他们只是希望爸爸能多陪陪他们。

2014年,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有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但这些父母至少还拿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还有另外一类家长,他们几乎不陪孩子,被称为“失陪族”,族员多数是爸爸,失陪爸爸还有一个名字叫“隐形”爸爸。有一类“隐形”爸爸或者经常出差,或者常常加班,难得休息也不管孩子,有事就让孩子去找妈妈;还有一类“隐形”爸爸由于工作繁忙、压力较大,下班后就以放松为借口手机不离手。

三、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父亲缺失的教育方式是不健康的,不仅让母亲倍感压力,也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发现,在孩子的个性发展方面,父亲的作用不可轻视,男性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和敢于冒险等个性特征。经常有机会和爸爸交往的孩子,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从事活动的风格更加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

四、“隐形”爸爸的转变策略

1.认清父亲的职责。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业有成、能为家人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的男人才是好男人。殊不知,对于家人特别是孩子而言,仅有富足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此理论指出,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被高层次的需要取而代之。由此看来,父亲提供的物质条件只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孩子还需要父亲给予他们安全、爱和尊重。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父亲是孩子心目中“Superman”,可以保护自己;有些父亲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有些父亲是孩子的榜样,可以教会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新时代父亲不仅要挣钱养家,还需要担负起教育孩子和陪伴孩子的重任。

2.提高陪伴的质量。

“隐形”爸爸最缺的不是时间而是心思,比起客观原因不能陪伴其左右,真正让孩子伤心的是爸爸明明在身边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陪”的解释是跟随在一起,在旁边做伴;“伴”的解释是成为他人的一半,思想、行为、精神全情融入。因此,陪伴必须是身心合二为一,即在陪伴的时候需要一心一意。父亲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真心的、用心的,你的注意力完全在他身上,哪怕只有短暂的10分钟,也好过心不在焉的半小时。陪伴时就要认真地陪,把工作先放在一边,把手机关机半小时,和孩子快乐互动,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玩玩具;陪孩子好好聊聊天;走出去,带孩子去他最想去的地方……如果父亲在外地工作或者经常出差,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和孩子聊天或视频,让孩子感受到关心与爱意。

3.优化父亲的职能。

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包揽了父亲的责任,削弱了父亲的形象。母亲再超能,也无法替代父亲的角色,要帮助父亲重新融入家庭,让孩子有机会看到爸爸超人的一面。妈妈可以分配一些任务给爸爸,这些任务要具体、简单易行,如让爸爸负责辅导孩子的数学学习,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讲解错题、考前复习等。此外,妈妈除了关注孩子,也要多关心丈夫的感受,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

 

(本案例来源于网络)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