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大部分不知道,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爸爸需要付出更多的爱来关心孩子!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高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爸爸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孩子的人生方向需要爸爸帮着做出正确的“导航”,用理性的父爱去帮助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母爱给满足感,父爱给方向感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父与子之间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
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儿子。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成功地承担“儿子榜样”这一角色。很多父亲也常常在无意识中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传达给了儿子。
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
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一般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孩子性别不同,父亲角色不同
作为男孩的父亲,如果你对做男孩的榜样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妨借鉴以下几种观点和方法:
面对青春期的男孩,让他们感觉到道德约束的力量。
大家都说青春期的男孩容易变“坏”,有心理学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会变“坏”,与他们是否与父亲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
对男孩来说,父亲是强大的象征,孩子会崇拜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讲,父亲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束缚着儿子的行为。
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母亲的管教似乎已经对他们不起作用了。
有时,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他们甚至常常向母亲的权力挑战。这时候,父亲最需要做的是与母亲站在一起,两个人用同样的态度教育儿子。
对于青春期的女孩,父亲的影响比母亲要大,除了父亲的勇敢、宽厚等特点适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外,女孩还可以从父亲身上找到理想化的异性形象,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
一个缺乏父爱的青春期女孩,更容易从家庭之外的男性身上寻找父亲般的关爱,特别是当这份关爱又突然失去时,孩子很难面对这种创伤和打击。
孩子99%的成功,来自爸爸1%的改变
从小到大,我爸爸一直信奉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爸爸!
在我叛逆逃学的时候,他把我从“坏孩子”的边缘拉了回来。
爸爸工作特别忙,每天早早出门,晚上经常还要加班到很晚。特别是冬天,我醒来上学的时候,他早就已经走了,我准备睡觉的时候,他才蹑手蹑脚地进门,一个月几乎都看不见爸爸几次,那个时候我开始对爸爸心生不满!
到了青春期时,身边的朋友几乎个个和家里做对,稍不顺心就离家出走,我当然也要跟上伙伴地步伐。不写作业、在学校和老师顶嘴、经常请假、甚至逃学……
终于有一天,逃课在网吧玩的时候被爸爸抓到了,他把我带回家,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对我说了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爸爸!我知道问题出在我的身上,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接送你上学!”
就这样,爸爸改变了十几年来早已习惯的作息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温暖,因为爸爸那几年无时无刻的陪伴,才让我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
如果你认为孩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要记住“想要孩子改变,首先要自己改变”。
孩子叛逆时,首先要自我反省,是不是花了足够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是不是真的花了心思去了解孩子。
孩子犯错时,要先问清楚原因,然后再去解决,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去责骂孩子,要学会给孩子留面子,做一个看似糊涂却清醒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