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一日不读。”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而一本好书更是我们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粮,可以启迪智慧、丰盈心灵。所以,郑校长多次在全校大会上鼓励师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坚持带领初中三个年级学生读名著并亲自授课,在学习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之外,更是深挖内涵以期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从《小王子》反观人性,歌颂真善美;从《追风筝的人》看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自我救赎;从《布鲁克林有棵树》感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力量。还有《简·爱》《杀死一只知更鸟》《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群山回响》《佐贺的超级阿嬷》都是内涵丰富的名篇,在阅读与分享中渗透思想,起到浸润学生心灵的作用。
郑校长俯身倾听学生的分享
近年来,由于多元价值观冲击,特别是疫情影响下,身体与心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趋严重,给未成年人心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郑校高瞻远瞩,走在时代的前列,决定借《活着》这本意义深远的书在初一年级进行一场生命教育,一个班接一个班有序上课,一个学期上完了44个班的课,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极大的反响,掀起了校园读书热潮,甚至影响着很多家长也与孩子一起读起了《活着》,潜移默化中直击人心,引发思考。
郑校长与学生堂上对话
郑校长的课跳出简单的理论说教,而是面对面平等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作者读者对话、自我与生活对话等。课程立足于《活着》这本书,设计巧妙,由整体感知到细节品析,由人物到主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读进去”看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看生活中的苦难与温情,看福贵求生的坚定信念,再能“走出来”去发现生活的本质:“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郑校长引导学生对文本“读进去”“走出来”
郑校长在整堂课中循循善诱、俯身倾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去聆听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认识,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升华生命。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命。”于福贵而言,寻死比活着简单千万倍,但到最后,即便只剩一头老牛在旁,他仍选择活着,而且说“这下可要好好活。”生命从来不只属于自己,它还属于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最后,郑校长与学生分享一段小诗,在齐声朗读中唱响生命的最强音。
“轻也好,重也好,生活本来就是一杯苦咖啡,香醇中掺杂着苦涩。一个人活着,无论外界的环境是多么恶劣,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都不是生命的绝境地。”因为“生活是对活着的渴求和对幸福的追寻”。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初中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阶段,郑校长因势利导,面向初一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与自身的变化,唤醒学生尊重守护生命的意识,启发学生从内心生长出面对困难挫折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探寻到一种健康、平和、挺拔的生命姿态而能屹立于天地间,做一个有温度、有宽度、有厚度的生活强者。
郑校长与学生课后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