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杂说《稼说送张琥》中,劝勉好友,警醒世人:学习要懂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学习亦是如此,没有日复一日知识的累积,就无法在决定命运的大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人生最快的捷径无非是日拱一卒,坚定不移。当孩子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学了”,不妨告诉他们以下“三大成功定律”,让他们明白:
学习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熬下去的人终将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一.荷花定律:
所谓一鸣惊人,无非都是厚积薄发。池塘中的荷花第一天开放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的开放数量会是已开放的2倍。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那么,荷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满半个池塘呢?很多人认为是第15天,但其实是第29天。因为直到第30天的时候,荷花的开放速度才是前面二十九天之和,最终呈现出满池的烂漫荷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荷花定律”,道出了一个人生真相: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天拉开的,而是依托于之前的积累;拼到最后,不靠一时的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看过一幅漫画:两个人一同挖钻石,在旁观者眼中,下方穿白色衬衣的人用1%的放弃否定了前面自己99%的努力,着实可惜。
上方穿绿色衬衣的人虽然离挖到钻石距离尚远,但至少他还未放弃,努力挖下去,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走得快的人未必就是第一个抵达终点的人,乾坤未定,人人皆是黑马,稳住自己的心就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河北省高考学霸李蔓茜,以715分考入清华大学。(语文127,数学149,英语146,理综293)在回学校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时,特别提到:“我逆袭高考,一跃成为黑马的关键就在于厚积薄发。”原来,李蔓茜并非一开始就稳居第一,刚升入高三时,她经历了成绩接连下滑的低谷时期,最差的一次甚至跌落至三四百名。此时的她,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打气,叮嘱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慌乱,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功夫到位,终能迎来厚积薄发的那一天。她把每一次的试卷都视为珍宝,刷题时会认真做好题型分类,将错题收集在错题本上,通过记笔记、习题归类、总结的反思的方法进行“补弱固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高三下学期,李蔓茜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多次模拟考中,成绩稳居前列,成为同学眼中的黑马。正如华罗庚所说: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裂缝来,但用斧凿,进一寸是一寸,进一尺是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要知道,偷懒耍滑学不到真本领,装模作样得不到真知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心猿意马结不出好硕果。语文靠大量阅读,好词好句和范文积累的多了,自然而然可以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数学靠融会贯通,每一个知识点熟烂于心后,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有所见长。英语靠多听多读,勤背单词,常读语法,多听课文,才能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相统一。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项工程,地基不稳,地动山摇,夯实基础,无所畏惧。
请告诉孩子:这世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优秀背后都是厚积薄发。
二. 竹子定律:
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竹子用了四年时间仅生长3厘米,这是为了将根茎深入到土壤里,确保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为第五年的野蛮生长提供基础。自第五年开始,竹子才破土而出,此时每天以30厘米速度疯长,半个月时间便能长到惊人的15米高。
竹子凭借前四年的“向内”扎根与潜伏才得以“向外”生长,从并不起眼的竹芽拔地而起。每个人都要有像竹子般的扎根本领,才能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有立足之地。想起武术界流传的一句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腰,终究艺不高。这里的功指的就是扎马步,正所谓“入门先站三年桩”,只有马步扎稳了,脚下才能稳,脚下稳了,自然武艺超群。以一敌十的高手,必然经历了傲雪凌霜的磨炼。这世上,除了一无所有的贫穷,没有什么是不动手就能实现的。出不出色和上进用心是两码事,你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上进。即使有5%的希望,也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这才是强者制胜法则。最近,王宝强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八角笼中》爆火,比电影还要精彩的是他前半生的人生经历。他8岁进入《少林寺》,用了6年时间练就了一身本领;14岁开始北漂生活,每天4点起床,一天只赚25元;19岁不顾生命安危下井真实拍摄,只为能争取到出演《盲井》的机会。
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他拿到了新人奖,才有了和刘德华一起合作的机遇。从此之后,他的资源开始逐年上升,2006年的《士兵突击》更是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历时16年,王宝强从草根一步步登上影帝之座,他今日所有的掌声和鲜花,都是由16年的汗水和坚韧托举而得。正应了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上坡路爬起来费劲,打磨自己的过程也很痛苦,但最终都是为了塑造更好的自己。当你羡慕别人轻松解出一道难题时,却没看到他们花时间、耗精力参透它的过程;当你羡慕别人考上名校时,却没看到他们寒暑假专注学习的背影;
当你羡慕别人找到一份好工作时,却没看到他们为了争取这次机会付出多少努力。一个人,想要多大的成就,就要付出多少的艰辛。
三. 金蝉定律: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你知道蝉破土高歌的过程吗?忍受三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历经千日夜寒暑地气侵袭——仲夏夜之际才依靠自己的力量爬上树枝,一夜之间蜕变为知了。这就是著名的“金蝉定律”。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经历蝉一般的蛰伏。曾国藩认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本人身体力行,看书时,未读懂上一句,绝不会往下进行;未读完这一本,不开始另一本;未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绝不休息。教育孩子更是如此,他写信告诫练字的儿子:
做一件事绝不能一味追求见效快。
既然选择了练字,就要每天坚持,临写要缓慢,摹写要快捷。
过了几个月后,会经历“困”的阶段,即练字的手变笨、写的字变丑、练字的兴趣降低了。
不要放弃,熬过这个时期,就会有所进步,再“困”,再熬,自然会有通达精进之时。
笨拙的人凡事不善取巧,而是坚信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到问心无愧。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曾在网上看过一位励志女孩逆风翻盘的事例。女孩名叫晓彤,她所在省份是高考大省河北,加之她高考前心理紧张,最终只考入了当地一所三本。进入大学后,她提早规划好了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就有了新的目标:继续向上走,去考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大二除了平时上课外,空闲时间要么泡在图书馆学习,要么在运动场锻炼身体。大三、大四整整两年时间,她每天雷打不动六点起床,学习专业知识,研究考研真题。别人聊八卦、热播电视剧和当下流行的服饰时,她的眼里和心里只有学习。舍友为此觉得她不合群,大学四年她基本都是一个人待着,和学习相伴,自习室中每一个埋头苦学的人是她既陌生又熟悉的“战友”。四年结束,找工作不如意的舍友陷入了迷茫,考研失利的同学准备再战。晓彤初试过后,才松了口气。最后晓彤说:“当别人摇摆不定时,我早已准备了好久;当别人才开始学的时候,我也已经向前跑了很久;所有逆风翻盘都是早有准备。”在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前期铆足了劲儿,后期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走向终点。人生中改变命运的机会为数不多,但凡能脱颖而出的人,无不经过长久深沉的寂寞。强者会在机会来临前默默努力,愚者擅长得过且过,他们自诩有些“小聪明”,因此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问题一心想着糊弄和敷衍。只贪图眼前的放纵,从未思考命运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明明是自己容易妥协,却觉得命运待他不公。
一如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所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学生时代,睡过的懒觉、逃过的早读、戒不掉的网瘾,除了虚度光阴,统统无法转化成滋养你生命的养分。反之,那些早起背过的书、夜里做过的题,以及对待学习的每一份专注,都将照亮你前行的路,成为你步入社会的底气。真正的优秀从来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最卓绝的天赋,不是昙花一现的稍纵即逝,而是下功夫做好每一件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努力;最快速的捷径,不是心浮气躁的一步登天,而是用双脚在自己道路上踩下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春蚕耐得住寂寞,才能破茧成蝶,飞向自由;
种子耐得住寂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追寻阳光;
学生耐得住寂寞,才能摆脱平庸,走向优秀。
正如自媒体作家刘峙所说:“时间,是我们唯一的证人。它手里攥着太多,我们是如何荒废,以及,如何成就自己的证据。”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拼搏者,学习没有终点,努力永无穷期。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