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1

节约粮食,珍惜“食”光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

作者:   摄影:   发布人:陈丽萍   发布日期:2024-10-25   点击量:541

演讲者:初一(8)班 胡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今年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保障14亿人温饱。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被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人一年口粮,令人痛心。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浪费粮食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少同学在食堂购买饭菜都希望能给自己多盛一点,可是不管盛得多还是盛得少,却未必都能吃得完,结果就是饭菜被毫不吝惜地扔进了泔水桶。还有不少同学周末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零食,吃不完的就随意丢掉,造成宿舍的垃圾桶臭气熏天,环境问题堪忧。

“等我有了钱,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这种挥霍财富的荒诞想法,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常被调侃。我们未曾经历物资匮乏,难以体会饥饿之苦,有些同学因此认为倒点剩饭剩菜无所谓。这种心态普遍存在,导致餐饮浪费现象屡禁不止。然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2023年全球仍有7.33亿人面临饥饿,其中2.82亿人正经历重度饥饿。这种鲜明的对比,凸显了餐饮浪费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饥饿离你很远,却是有些人经历的日常。你挑剔食物时,有人连吃顿饱饭都是奢求。你随手倒掉饭菜时,有人正在为食物奔波。你习惯挥霍的,或许正是别人渴求的。”唤起饥饿记忆,不是为了重温苦难,而是在忧患和警醒中远离粮食危机。因此,遏制粮食浪费,刻不容缓。清代《朱子家训》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小餐桌上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文明就餐,不仅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真实体现,更是一种勤俭节约美德的塑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是我们祖辈的智慧,也是我们今天必须铭记的真理。粮食安全,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丰盛,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是一种行动的号召。

同学们,每一粒米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农民汗水的结晶,每一顿饭都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将珍惜粮食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可以做到:①践行光盘行动,取食要适量,不随便剩饭菜;②不偏食、不挑食,养成健康合理的就餐方式;③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打包带回家;④积极监督身边亲朋,及时制止浪费现象。无论是在学校食堂,还是在家中餐桌,我们都要铭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用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按需取餐别浪费,剩菜打包是标配,拒绝暴食健康膳食,做好自己最可贵”,期待舌尖上的美味,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粮食是生命的基础,节约是对未来的承诺。从今天起,让我们善待每一粒米!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时代新风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者简介:

胡晨,2024级初一(8)班生物、书法科代表,曾获“语文报杯”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湛江市“红树林”书法大赛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241024112547.png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84号   粤ICP备 091508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2440800661534122Y   进入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