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通过观摩示范课和深入了解教育教学实践,积累宝贵经验,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基础,2024年12月12日至13日,岭南师范学院生科院的余小杏老师带领2024级师范生到往我校进行教育见习。我校生物科组积极配合,精心安排 4 节生物课与 2 节班会课,课程丰富多样,涵盖专业提升与品德培养。
开展示范课的老师们精心策划,各展所长,展现我校教师卓越的教学水平。在这些示范课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如何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们积极参与,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艺术,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些生动的课堂实例,我们能够感受到教育的活力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以下是各位老师课堂上的精彩时刻:
林冬梅老师上课
林冬梅老师特别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在课堂上,她首先对作业中的易错题目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凯巴森林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森林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她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分析并扩展相关概念。林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她善于引导,点评恰到好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生命观念,并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刘子杰老师上课
通过CCTV视频《种子种子》,刘子杰老师引入了粮食安全这一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种子及其结构,刘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多种种子样本、放大镜和碘液,以便进行观察实验。此外,刘老师通过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学习以及成果展示等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种子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对种子萌发成幼苗的生命过程的认识,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探索能力。
奎玉飞老师上课
奎玉飞老师首先播放了上一次班会中关于校园欺凌的记录视频,以此引入本次班会的主题。随后通过一个热身小游戏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并引导他们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接着,奎老师利用观看电影《少年的你》的片段和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讨论: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不同角色扮演者的行为如何,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行为,以及面对校园欺凌时应采取何种行动。本次班会课程深入探讨了当前校园中的热点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教会他们成为更加和善、友爱、热心的中学生。
蔡舒娴老师上课
蔡舒娴老师开设的《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课程,以“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各类脊椎动物的独特特征。课程中,蔡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实例、图片和视频资料,并结合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各种脊椎动物的特征。最终,通过脊椎动物版的“萝卜蹲”游戏,检验学生对脊椎动物特征的理解和记忆。这一游戏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还实现了生物与体育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董超元老师上课
董超元老师针对班级中部分学生近期表现出的倾听能力不足问题,开展了题为《学会倾听,你我成长》的人际交往主题班会。董老师通过互动小游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倾听的含义和重要性;随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估是否为优秀的倾听者,并了解优秀倾听者应具备的特质,引导学生积极成为优秀的倾听者;最后通过情景扮演活动,将课堂推向高潮。董老师的课堂氛围生动活泼,以活动为主导,循循善诱,引发共鸣,使学生受益匪浅。
左凤娇老师上课
左凤娇老师利用生物进化史的视频资料作为课程的引入,成功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她通过展示生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视角,依次呈现了从鱼类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演变过程,强调了各个生物类群的关键特征。此外,她运用易错点分析、实例举证、图表列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掌握脊椎动物各类群的特性。左老师擅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有效点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余小杏老师点评
最后,岭南师范学院的余小杏老师进行总结:作为大一新生,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次学习机会的宝贵性。这两天的课程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初中生物课程和班会课的教学技巧,对我们的教学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环节具有极高的价值。我们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未来的生物学教师,我们应从现在开始转变,培养教学思维,要反思教学技能和课堂内容设计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水平。希望每位同学将所学应用于未来大学生活,成为优秀的生物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