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1

共筑传统文化自信,传承千年文明之光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7周

作者:   发布人:陈丽萍   发布日期:2024-12-25   点击量:477

演讲者:唐燕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这一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承载着深厚情感与丰富底蕴的传统节日,成功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不仅是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国际影响力的有力证明,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全球舞台上的一次璀璨绽放。

春节申遗的成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探索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在此历史性的契机下,我们更应深刻反思,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而文化教育则是这一职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你们,新时代的初中生,你们则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肩负着将这份文化瑰宝传递给下一代的重任。

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认识、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为基本、深沉且持久的力量源泉。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庆典。从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氛围,到吃年夜饭、拜年的温馨场景,每一项习俗都承载着我们对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无限向往与追求。这些习俗,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更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与传承。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从以三星堆出土文物为灵感的舞蹈《金面》的成功演绎,到将《千里江山图》融入春晚舞会《只此青绿》的惊艳呈现,都充分展示了我们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

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等,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还能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文脉绵延,熠熠重光;承古拓今,生生不息。同学们,展望未来,我们当携手共进,共筑文化自信的长城,传承千年文化的辉煌。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文化自信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最坚实的精神支柱!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演讲者简介:

唐燕华,现任初一(16)、(17)班语文老师,并担任初一(16)班班主任。她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曾获我校命题能力比赛一等奖,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多次荣获“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主题征文写作指导特等奖。

微信图片_20241225112533.png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84号   粤ICP备 091508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2440800661534122Y   进入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