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喜报!培才获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记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拟入选2024年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作者:林树珍 审稿:奎玉飞   摄影:综合科组   发布人:陈昕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5-01-17   点击量:94   手机模式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公开申报、专家评审、评审领导小组复核等工作程序,拟确定我校为广东省第三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1.jpg

学校通过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劳动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勤劳精神和责任意识。

一、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的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多元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近年来,学校在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环境。

1、归田园农耕种植基地

归田园种植基地是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地划分了多个区块,每个区块作为班级的责任田,供学生种植各种蔬菜和开展观察活动。

2.jpg

2、劳动实践室

劳动实践室主要用于木工、缝纫、纸艺等实践课程的开展,实践场地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包括传统的锤子、钳子和现代的电动工具,还配备了完善的防护设备,如护目镜、防割手套等。

3.jpg

3、劳动多能室

劳动多功能室主要用于湛江非遗项目的课程开展,已开展的课程有吴川泥塑、雷州风筝、遂溪鱼灯、雷州蒲织等实践课堂,多功能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地开展教学。

4.jpg

4、劳动烹饪室

劳动烹饪室则是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中的一大亮点。这里配备了先进的烹饪设备和齐全的食材,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烹饪技巧和食品营养知识。

5.jpg

二、课程建设

1、《传非遗,承文化》湛江非遗课程

非遗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吴川泥塑的捏制技巧、雷州风筝的制作工艺、遂溪鱼灯的设计制作以及雷州蒲织的编织方法等。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湛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该课程还注重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非遗技艺应用于现代设计和产品创新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jpg

2、《悦烹饪,悦生活》烹饪课程

烹饪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烹饪的基本技巧,同时培养健康饮食的理念。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食材的选择与搭配,烹饪火候的掌握,还能深入了解每道菜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此外,该课程还鼓励学生创新,尝试将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新菜品。

7.jpg

3、《乐劳动,乐成长》农耕实践课

农耕实践课旨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通过亲手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劳动,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劳动的价值。此外,该课程还融入了农耕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传统农耕工具的使用,以及农耕习俗和节气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8.jpg

4、《学技能,享进步》劳动第二课堂

劳动第二课堂以劳动耗材包为基础开展,劳动耗材包内容丰富,包含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在劳动第二课堂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还能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该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协作,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9.jpg

5、《阅自然,拓视野》劳动课外实践课

在劳动课外实践课中,学生们将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比如在观鸟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识别各种鸟类,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态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而燕子调查则让学生们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0.jpg

三、劳动教育成果显著

经过一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的实施,我校的劳动教育成果显著。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各种劳动技能,还在实践中学会了团队协作和环境保护。在农耕种植基地,学生们亲手种植蔬菜瓜果,体验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深刻理解了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在劳动实践室和多能室,学生们通过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劳动教育还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还在团队合作、安全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校的劳动教育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