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不仅是休憩的时光,更是一场与经典对话、与文化同行的成长之旅。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推动传统文化与学科素养深度融合,我校初二年级语文科组精心策划了“师生共学,经典同行”的寒假特色作业活动。畅读经典,勤练书法,寒假时光既浸润了书卷香气,又彰显了教育匠心。
学生执笔:在经典中寻一方精神桃源
开学伊始,书法比赛如期而至。宣纸铺展,墨香氤氲,学生们静心书写,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幽寂或“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淳朴凝于笔端。学生们一幅幅作品或遒劲如松,或婉约似水,赢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书法比赛现场
与此同时,一场全员参与的“古诗文默写竞赛”在开学第二周拉开了帷幕。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式微》的劳役之叹、《子衿》的缱绻之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旷达襟怀,化作一行行工整小楷。学生不仅精准默写,更在“子宁不嗣音”旁标注“嗣”字易错点,于“风烟望五津”句末以朱笔圈画空间构图。这份严谨,正是寒假数十日晨昏诵读的注脚。
古诗文比赛现场
《经典常谈》的深度阅读,则为学生打开了通往典籍的大门。这部朱自清先生撰写的国学入门读物,如同一座桥梁,将《诗经》的质朴、《史记》的磅礴娓娓道来。学生们在读书笔记中写道:“书中说《楚辞》‘是抒情的,更是哲学的’,原来‘路漫漫其修远兮’不仅是诗人的慨叹,更是中华民族求索精神的永恒回响。”开学后的读书会上,少年们争相分享从典籍中汲取的智慧。
学生阅读笔记展示
教师深耕:从经典中汲取教育智慧
教师的寒假作业同样浸润着对文化的深思。初二语文科组全体教师共读《经典常谈》,从教学视角进行分享。一位教师在笔记中剖析:“朱自清先生说《尚书》‘不是冷冰冰的档案,而是活的历史’,这让我们不禁反思:文言文教学是否该少些词句拆解,多些经典化人的构建?”这些思考成为开学后的教学研讨话题,让古籍中的智慧在现代课堂焕发生机。
教师阅读心得分享
面对2024年中高考语文真题研习任务,老师们闭门伏案三小时,利用寒假精研中高考语文真题,这不仅是对命题趋势的敏锐捕捉,更是对教学方向的深刻校准。通过逐题拆解、数据比对,老师们得以从考点中提炼命题规律,将“传统文化当代转化”“跨学科思维融合”等命题风向转化为课堂设计指南。
教师优秀作业展示
本次寒假特色作业在师生间织就一张立体化的教学相长的成长网。对学生而言,书法临摹与古诗文默写将化作触摸千年文脉的指尖促进学生的成长。于老师而言,活动构建了“经典活化”的新范式,实现了从“经验传递”到“学术共创”的跨越。
春日的晨光中,初二年级的师生们,正带着寒假沉淀的文化诗韵,在经典的长河中继续追寻教育的诗意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