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充满探索气息的课堂上,一场关于“重心”的知识盛宴正精彩上演。金秋9月,我校刘霞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确定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主题教学活动,以趣味实验、小组协作和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敲开物理与数学的智慧之门。
1.多维导入,点燃探究热情
课堂伊始,刘老师通过视频展示体操运动员转体、杂技演员玩转转盘等生活场景,直观呈现“重心”在运动平衡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结合水利工程、飞机制造等领域的案例,揭示重心位置对物体稳定与性能的重要影响。从生活现象到工程应用的多维导入,瞬间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大家纷纷好奇:“重心究竟藏在物体的哪个‘秘密角落’?”

2.实践探索,解锁重心密码
在“确定简单平面图形重心位置”环节,学生们化身“科学侦探”,运用支撑法和悬挂法开启探索之旅。
- 对于三角形匀质薄板,学生们通过“支点平衡实验”发现,薄板的重心与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合,直观验证了几何重心与物理重心的一致性。

- 针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们总结出共性: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与形状密切相关,且多位于图形的对称中心或几何中心处。

3.拓展应用,链接学科与生活
课程延伸环节,学生们聚焦工程用槽钢、薄壳等匀质物体,尝试用数学方法确定其重心;还针对跳高运动员的“背越式”过杆动作展开讨论,分析重心位置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真正实现了“从课堂到生活,从理论到应用”的跨越。
4.多元评价,共促成长进阶
课堂尾声,各小组通过演示文稿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实验经验、疑难困惑与创新思考。师生共同参与的“质评表”“反思墙”环节,从知识掌握、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维度进行多元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交流与思辨中收获成长。
这堂综合实践课,打破了学科壁垒,将物理的“重心原理”与数学的“坐标运算”“图形分割”深度融合。学生们在动手实验中锻炼了操作能力,在小组协作中提升了团队意识,更在跨学科探究中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与实用性。正如学生们课后所说:“原来重心不仅在课本里,更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摸’到了知识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