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如何智慧地惩罚孩子

作者:   摄影:   发布人: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13   点击量:14412   手机模式
 
如何智慧地惩罚孩子
转自:亲子家庭教育
【爸爸寄语】记得有一次大宝由于贪玩,没有在本来约定的时间内回到我们约定的地方,而且没有任何信息,让我们一方面生气,另一方面担心。作为父母的都可能会经历类似的事情。当大宝晚了足足有1个小时后出现在我面前时,那怒火一下只就起来了,不过碍于有很多人在场,没能发作,但狠狠地告诉她,回家后一定要好好收拾,感觉太没有原则,太没有时间观念,必须好好惩罚,让她懂得时间观念和约定的重要。
当回到家,我把她叫到房间,准备好好收拾她的时候,她突然来了一句“爸爸我们可以好好谈一下吗?”,突然我感觉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寻求另外一种解决方案,这是让我在思考我惩罚的目的是啥,是否还需要体罚她,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惩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意识的问题和自己的错误,既然大宝已经意识到了,也就没必要非得采用体罚的方式。
现如今,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在“爱与自由”这面大旗之下,惩罚这个本来很中性的词似乎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不能随便说、更不敢轻易用的“恶魔”。在很多人眼里,惩罚几乎就等同于打骂和折磨。因为极力反对惩罚教育的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从小备受肌肤之痛、责骂之辱的一代。
惩罚不等于体罚,而是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对待惩罚这个问题,就在我们试图把脏水和婴儿一起泼掉的时候,比东方社会更崇尚自由和个性的西方社会却早已开始了对自由教育的反思。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探讨家庭教育的文章,其中就介绍了国外对待体罚的一些变化。
1979年,瑞典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出台禁止体罚孩子法律的国家,于是很多国家纷纷效仿。然而,30多年过去了,瑞典的教育却培养出很多“熊孩子”。对待体罚,全世界大致有三种态度:1、出台禁止体罚的法令,如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等;2、先支持禁止后要求恢复,如日本、英国等;3、自信地秉持着允许体罚的教育,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
当然,我并不提倡对孩子进行粗暴的体罚,在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从未使用过这种方式。但是,我们绝不能简单地把惩罚等同于体罚。真正的惩罚是让孩子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错误,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实施的惩罚就没有任何意义。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当我们认识到惩罚目的就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行为需要改进,而不是仅仅因为恐惧而不敢再犯错。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到底该不该惩罚,究竟该怎么惩罚。
严厉惩罚,可能让孩子一错再错
严厉的惩罚是控制行为最常用,最简单的办法。我们很多人以为不“罚”不“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过于严厉的惩罚大多数只能暂时抑制某个反应。比如一个小孩偷吃了一些零食,并为此受到惩罚,他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再偷。但是,由于偷吃零食的行为总能够被偷到的零食所强化,所以,他过一段时间还是有可能再次偷吃零食。这样的惩罚常常没有达到让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
于是家长的惩罚措施层层升级,从轻到重,甚至到暴力惩罚,还努力说服自己,如果现在不像这样“严加管教”,那么等孩子长大以后就更没有办法了。可是当家长无所用其极后,却发现严厉惩罚带来了我们不想见到的后果。
很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发现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严厉惩罚的孩子具有过度攻击以及反社会的行为。一个孩子被家长打过之后会感到很生气、产生挫折感并对人产生敌意,正好他看到其他比他小的孩子便去打他们。结果会怎样呢?由于他宣泄出了自己心中的怒气和挫折感,会感觉良好!这样攻击性行为就受到了强化,并且在今后遇到挫折时还会再次发生。
严厉惩罚的第二个副作用是通常会导致逃避反应,例如,你在路途中遇到某人,此公说起话来喋喋不休,旁若无人,令人生厌。开始时,你会尽量避免与他人交谈,以便能轻松一会儿,再后,你会想办法躲开他。这个就是为了延迟或消除不愉快状态而学习的某种回避反应。在孩子身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为了避免受惩罚就会撒谎,也可能会离家出走。
严厉惩罚的第三个后果是孩子对惩罚自己的父母产生憎恨感。每次当家长问我该不该打孩子的时候,我会让他们回忆自己挨打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家长对挨打记忆深刻,“我当时心里很恨我爸爸,觉得我不欠他了。”“我想着我要不去死吧,让他们伤心去,哭死他们!”“下次我还要干,但是我决不让他们抓到我。”当换位思考后,我想家长应该已经知道打孩子,包括严厉的惩罚孩子,往往带来的是种种负面情绪。
严厉惩罚看起来效果并不好,但是家长为何还是要对孩子进行惩罚呢?家长的回答往往是:“如果不管,他们不是要上天。”“如果不管,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吗?”
自然惩罚,可以让孩子避免再错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曾说,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地采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那到底什么是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呢?
他认为,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人为惩罚是指,父母明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对他进行严厉惩罚。他还提出,体罚是一种极端的人为惩罚方式,父母要慎用,这绝对不是主要的教育手段,而且也不能单靠这个方法把孩子培养成才。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马文•科林斯也有非常有趣的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值得家长和老师借鉴。科林斯是美国中学校长,曾连续被两任总统邀请担任美国教育部长一职,她让众多被打上“不可教”标签的孩子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在科林斯的学校,孩子们不守规矩时,他们受到的惩罚是写100个原因,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做那样的事情,而且他们要按照字母的顺序来写,如果他们再犯错误,同样还是要写100个原因但是不能重复以前写过的单词。
类似这样的惩罚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让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还有可能挽救很多所谓的“熊孩子”。如果惩罚得很有智慧,还可能因此成就孩子的人生。在《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一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自然惩罚的案例:
著名解剖生理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约翰•麦克劳德在上小学的时候,非常顽皮。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偷了一条狗杀了。
谁知这条狗是校长韦尔登家的宠物。校长知道自己心爱的狗被麦克劳德杀了以后,非常生气,但他还是强忍怒火,问麦克劳德:“你为什么要杀这条狗?”
麦克劳德回答说:“我只是想看看狗的内脏以及它为什么会跑。”
校长恍然大悟,原来是好奇心驱使这个小男孩杀了这条狗。
他接着问道:“那你看到了什么?”
麦克劳德回答说:“它肚子里有肝、有肺、有心、有胃、有肠,腿里面有关节、有肌肉、有筋。它就是靠筋来拉动关节动起来的。”
校长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是决定要惩罚这个小男孩。他的惩罚方法别出心裁,罚麦克劳德画一张骨骼结构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
麦克劳德自知罪责难逃,便认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校长。校长看后非常满意,认为画得很好,决定不再追究这件事。
事后,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研究解剖学,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大奖的殊荣。
麦克劳德每每谈起自己成功的原因时,总是对校长的这次惩罚念念不忘。他表示,就是校长这次特殊的惩罚方式,让自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以为校长会把自己开除或者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可是没有,他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空间。
韦尔登校长这种智慧的惩罚,不仅保护了麦克劳德的好奇心,而且培养了他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品质——不怕犯错、善于改错。
智慧的惩罚,需要把握好六大原则
当孩子犯错后,我们在进行智慧的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要提前沟通。为了让一项惩罚更有效,我们要在一开始就把后果讲清楚。惩罚的措施和后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起到威胁的效果。如果父母提前跟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孩子自然也就明白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处罚等,无形中会增加一道心理防线,抵御犯错的冲动。
2、要立即执行。对于惩罚而言,立即执行是确保惩罚有效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孩子一旦犯错后立刻就能体验到犯错的后果,那么他对这件事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不容易出现我们常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情况。
3、要守住底线。每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原则和明确的底线,尤其是对于做人方面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对原则和底线心中有数,每当孩子的行为触动原则和底线时,都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4、要保持一致。面对同样的错误或者问题,不可今天惩罚,明天就不罚。给孩子定规矩和提要求时,父母也要保持一致,惩罚要有同样的原因和使用同样的方式。
5、要以善意和尊重的态度进行惩罚。有的家长在惩罚孩子时,常常用讽刺、挖苦的方式,甚至当着众人的面一顿奚落。这样的态度和方式不可取。孩子宝贵的自尊心需要呵护,即使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要注重方式、分清场合。
6、惩罚时就事论事,不带入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却因为我们在惩罚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收拾。
无论如何,在惩罚孩子之前,父母应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冷静思考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式代替打骂,即便你觉得非打骂不可,那么也是在你经过了思考,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的。这个时候的打也好,骂也好,没有丝毫发泄的成分,只是一种惩罚措施,你不会伤害孩子的人格,更不会导致让你后悔终生的事情发生。但我还是强烈建议,父母不要随便打骂孩子,打骂真的只能说明父母欠缺教育的智慧。
我们绝不能简单地把惩罚等同于体罚。真正的惩罚是让孩子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错误,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实施的惩罚就没有任何意义。非常有感触!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够学会智慧的惩罚孩子,如果惩罚得很有智慧,还可能因此成就孩子的人生。与大家一起共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