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班主任要牢记的“三字经”,你知道吗?

作者:   摄影:   发布人: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0-28   点击量:14690   手机模式

班主任要牢记的三字经,你知道吗?

 

1、进门三看看表情、看桌面、看地面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么说来,观察尤其重要。而作为班主任,第一项基本功就是要善于观察。

如何观察呢?根据我多年的经验,那就是进教室要多看,有针对性地看。

先看学生的表情。孩子始终是孩子,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掩藏心事,往往把心事写在脸上。班主任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内心,然后及时走进学生心中,很多问题就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还记得我班的学生小宇,有天早晨我进教室看见他黑着一张脸,眉宇之间有一股邪气,也有点儿心神不定,下课之后赶紧找他。经过反复询问、交谈,得知他在校外找了一帮人准备与初三的学生打群架。我与小宇谈了很久,终于让他打消了打群架的念头。试想,如果我没留意小宇的表情,看不出他有心事,那么等待我的就是怒气冲冲地处理群殴事件了。

看桌面,则是看学生的桌面是否干净、整齐。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直接决定着他的生活质量。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孩子,他的心灵也趋向于干净、整洁。孩子们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搭建他们的心灵花园。

看地面,则是看地面打扫得是否干净。地面的洁净度体现着当天负责清洁的值日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会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反之,则一团糟。经常这样看,然后进行比较,孩子们的责任心就可以慢慢培养起来。

2、课堂三有有书、有笔、有本子

有人说习惯不是成就你,就是毁灭你。对这句话我从未产生过半点儿怀疑。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既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备,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我的课堂规矩是,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到三有”——有书、有笔、有本子。如果没这三有,我就不上课,直到学生课桌上有了这三样东西,我才会清清嗓子,开始上课。我看到有些班级的学生课间在室外打闹,上课就傻傻地坐着等老师到来。老师讲了好一会儿,有些学生连书在哪里还不知道。等到要做作业了,笔和本子又不知去向,于是就听到一阵找笔、找本子的声音。一堂课只有40分钟,做无用功就要花去差不多一半时间,课堂效率从哪里来呢?

3课间三听听学生、老师、领导说

首先要听学生说。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一群人。他们的烦恼、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意见,都可以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你喜欢听,学生才喜欢说。孩子的心是最柔嫩、最脆弱的,如果哪一次忽略了他的心声,他的心灵就很容易锁上。一旦孩子的心灵锁上了,我们再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就难上加难了。

其次要听老师说。班主任不可能每堂课都守在教室里。有些学生在班主任面前是会伪装的,因此,科任老师更容易看到事情的真相。所以,班主任要多听科任老师说,不要护短,而要真诚地聆听科任老师的述说,然后及时地把事端消弭于无形。

当然,也要听领导说。领导一般是从教师岗位走上去的,在担任领导职务之前多半是一线的骨干,所以对学生的问题他们很清楚。另外,他们做了领导后,外出学习取经的时间比一线教师多,会带回许多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因此,我们要多听领导的建议,多听领导的指导。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4闲时三动动口、动手、动脚

班主任的工作时间不是固定的,班主任随时都要整装待发,因此也就无所谓忙与闲。但是,工作之余,忙中偷闲那阵儿,班主任要舍得三动

一是动口不要害怕自己啰唆,虽然说得多了,学生会嫌你啰唆,但你若缄口不言,学生也未必喜欢你。因为多数学生是缺乏自控力的,他们既需要善意的监督,也需要及时的提醒。

二是动手我不喜欢那种叉着腰颐指气使的人,更不喜欢双手环抱看热闹的人。我喜欢那种凡事动手的人。学生劳动、学生运动、学生活动时,如果我们都做旁观者,的确会轻松很多。偶尔旁观一次,也未尝不可。但如果长期如此,那就大不妙了。学生在做,老师在看,那是在两个阵营,两个阵营的一般是敌人;如果学生在做,老师也在做,那是在一个战壕,一个战壕的人一般是战友。因此,感情深浅不同。而学生判断老师好坏,首先是从感情出发的。所以,班主任要舍得动手,把自己置身在学生的阵营中,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是动脚。这种说法或许有点儿牵强,但我以为,一个脚不勤的班主任开展工作只是闭门造车而已。所谓动脚,就是经常移动自己的去跟班。班级是需要跟踪的。不跟踪,难以掌握真实情况。得不到真实情况,班主任在说话、做事、评价的时候往往会有失偏颇。一旦出现偏颇,班主任就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了。想想,两军对阵会是什么结局?

5胸怀三心爱心、耐心、佛心

如果说前面的都属于班主任的实际操作行为,那么胸怀三心则是支撑以上行为的理念。一切行为都会受到态度和理念的支配。比如张万祥老师,他从教几十年,受过非难,受过打击,受过误解,但都挺过来了,并且对教育始终不离不弃,爱到极致。退休之后还在网上收徒,成为教育界的佳话,而他也因此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青春老人。是什么支撑着张老师这样做呢?就是他对教育的痴爱,爱到骨子里的那种精神。

一是爱心。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爱是教育的法宝。只有用爱去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教育才是有效的。

二是耐心。说到爱心,很多教师都说很容易。爱孩子嘛,这多容易,只要去接纳他,关心他,尊重他,不就完了吗!的确,爱并不困难,但要爱得有耐心,就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做到的了。好多班主任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因为学生不成钢,心里着急,心里恼恨。其实,依我说,既然学生不是钢,干吗不让他做铁呢?班主任只有端正了心态,耐心才会出来。

没有耐心的爱,那是蛮横的、粗糙的爱,那样的爱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爱得有耐心,爱得长久。

三是佛心。这是爱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个佛心能产生作用的前提是小和尚有足够的慧根,他能自我开悟。所以,拥有佛心是必需的,但如何使用佛心则要看对象,不可盲目照搬。

其实,每个班主任心中都有自己的三字经。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科学做教育,真心待学生,不管哪一种三字经,都是好经!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