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责任回归 勤勉向学

作者:   摄影:   发布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11-23   点击量:17155   手机模式

初二年级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责任回归 勤勉向学

郑建忠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上午好,感谢您关心支持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尤其在百忙中抽空参加今天初二年级的家长会。

南宋学者家颐《教子语》中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司马光在《家范》中指出“爱之当教之,使成人”,“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不但对子女“育其身”,而且重视“养其德”,使其成人“以尽人道”。

初冬的湛江天清气爽,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分享学习育人之道。藉此难得的机会,请允许我向各位汇报我校2015年的教学成果。

1.今年我校中考高考基本情况。

高考:在2015年湛江市高考成绩发布会上,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因高考成绩突出,被湛江市教育局重点点名表扬!今年我校应届班和补习班重点率、本科率均大幅度提升。我校高三年级和升大补习班双双被湛江市教育局评为2015年高考先进单位!其中重点线以上78人,二A线230人,二B线372人,增幅在全市各中学名列前茅。

我校2015年高三应届班学子不负厚望,力争上游,夺得骄人成绩:高考重点上线人数18人,同比去年增长160%;本科上线人数141人,同比去年增长100%。培才学校升大补习班:总分600分以上共29人,占考生近十分之一,重点上线60人,本科上线251人,其中,最高分为李海航同学655分,陈志成同学以语文单科141分夺得湛江市语文单科状元。经过一年的补习,同学们人均增分65分。基本实现了原批次为二B考生百分之一百上升到一本或二A,原批次为三A考生百分之一百上升到本科。

中考: 2015年湛江一中培才学校中考成绩揭榜,再度震撼全城!亮点纷呈!

亮点一:初三(18)班刘一鹏同学以总分891分勇夺湛江市中考状元,初三(36)班林泽玮同学以890分夺得总分第二名,全市前10名我校占6人。至此,我校蝉联六届湛江市中考总分状元!

亮点二:总分达湛江一中市区统招分数线816分的共399人,占湛江一中市区统招生总数的76%。加上指标生71人,特长生13人和部队降分录取4人,今年共有487人考取湛江一中高一国家任务生。

亮点三:总分达湛江二中市区统招分数线790分的有712人,加上71名指标生及特长生,我校今年共有798人能顺利进入湛江一中、湛江市二中就读!

亮点四:囊括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四科单科状元!

亮点五:高分层突出,880分以上共6人,870分以上共21人,850分以上共101人,800分以上586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努力,更不开家长们的支持。

各位家长,我们首先在此谈谈家庭教育责任回归的问题。家庭教育责任既包括对孩子进行的思想品德养成、智力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等,也包括对孩子进行的包括情感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审美能力、生活素质提高等方面,其核心与实质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作为法定的家庭教育责任人,在子女未成年阶段没有任何理由和权力将这一责任转嫁或推卸给他人。

现实生活中,将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现象很普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将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给学校和教师或者将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给祖辈。

父母在学校周边租房给孩子住却不监管,或者多花一些费用将孩子送到午托机构,甚至送到老师家里住,家长希望老师关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然后便去忙碌自己的事业。当然,孩子离家而居,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学习独立生活,学习与人相处,有更多的可自主支配的学校时间。可初中阶段的孩子,尤其初二的孩子,日常的膳食搭配,休息质量,花销开支,人际关系,身心变化等情况不可等闲视之,尤其孩子在闲暇时间如何自处,尤为重要。老师即使再关心,再细心,也难免因教学任务的繁重,家庭生活的繁琐,个人专业发展的压力而无法周全备至。教师不可能担当起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独特教育作用。父母的亲情呵护是无法转嫁和不可替代的。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他们有希望得到父母的保护、尊重、关心等的心理欲望。父母角色和教师角色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教师无法承担“代位父母”的职责。

 “隔代教育”所呈现的问题已经引发广泛的关注,尽管祖辈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其优势与作用:如祖辈对孩子有爱心,时间充裕,具有抚养与教育孩子的丰富阅历与经验;也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然而,由于祖辈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有差别,因而,他们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难免陈旧与落后,不仅易与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发生矛盾与冲突,也容易产生种种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与互动,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隔阂,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也就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祖辈不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易催生孩子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隔代家庭对孙辈的影响是溺爱大于教育,祖辈的姑息纵容、包办代替、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成为普遍现象。其消极的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虚荣、嫉妒;为所欲为、骄横跋启、纪律性差;胆怯、孤僻、不善社交、不合群、合作精神差;懒惰、娇气、磨蹭、缺乏朝气,没有自理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进取心、创造性、责任感都差等等

家庭教育责任转移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子女,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造成问题行为增多: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障碍、厌学情绪及学习成绩滑坡。在生活上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低劣以及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在心理上表现上不健康情绪情感发展、不健康人格障碍和过重的心理压力。良好的家庭教育呼唤父母的回归与复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不能“错位”,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化”还是学校教育“家庭化”都是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要履行智育职责,家庭不仅负责“养”,更应注重品格性情,价值取向等的“教”。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孩子的问题应首先从家庭教育上正确归因。 “老师说一句顶我一百句”这种错误的观念需要摒弃。

孩子的成长也应该是家长的成长,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责任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家长的受教育水平、道德修养、人生经验、生活态度等都会对子女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因此每个家庭教育的输出成果总是打上其家长的痕迹和烙印。《颜氏家训》中颜之推认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除了家长有意识的在某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大部分的时间是通过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进行的。“教家立范,品行为先”。孝慈、宽容、诚信、和睦等品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终身。

有感于此,我想和在座各位分享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的成长经历。

李明博:乘着贫穷的翅膀

韩国第17届总统李明博自幼家庭赤贫,从5岁起就是父母的小帮手。父亲因战争失业后,一家人不得不搬到了山脚下的一座寺庙。15个家庭挤在一间屋子里,连个生火的地方都没有。住在那里的当然都是穷困潦倒之人,从早到晚,打架的声音、喊饿的声音、临死的呻吟声不绝于耳,没有一天能睡好觉。每天全家人都得出去找吃的,但即使这样也很难填饱肚子。当时还在念小学的李明博,最切肤的感受还是贫穷的苦涩。午饭时间,其他同学都在吃饭,而他只能拼命往肚子里灌水。水不能充饥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又如何体会得到?尽管在如此艰难的岁月,李明博的父亲也守着良心做事,这种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李明博的母亲总是教育他:“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家需要人手帮忙,母亲便要他前去,并一再叮嘱,不能拿邻居家的东西。母亲说:“因为不拿人家的东西,你才可以更加坦荡地去帮助别人。如果一个穷人天天企盼着有钱人的帮助,那他永远无法摆脱贫穷。”父母的言传身教赐予了李明博成才的力量。这份力量支撑着他凭借一边做小买卖,一边上夜校高中,以年年第一名的成绩完成高中学业。后来考取了大学,并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开启了人生的转折点。李明博的成长是乘着贫穷的翅膀。可见,只是生活的富足而欠缺精神的滋养,人很容易不思进取,甚至对物质索要无度。因此,家长应该爱子有度,教之方仪。

万千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学有所成,在此,我们必须再谈谈孩子勤勉向学的问题。

勤勉自律是获得进步的必由之路,无论你是谁,无论家业多大,官职多高,你必须承认,家长无法代替孩子成长。孩子要学习的事情,尽管你知道怎样做,你不代替他完成,孩子就会在磕磕碰碰中学会这件事,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反之,家长如果忍不住为孩子鞍前马后,为孩子解决总总的事情,那你就一直在演绎优秀的,全能的你,可你却残忍地弱化了你的孩子,让他总是处于需要你的状况之下。家长们,我们且看看皇孙贵胄们如何培养子弟的吧。

清朝皇子们每天入书房读书的时间,大约是清晨5点左右起读,下午4点左右放学,虽严寒酷暑而不辍。没有寒暑假,一年之中,除了端午、中秋、万寿节(皇帝生日)、皇子本人的生日等五日可免入书房读书,除夕可以提早散学外,均没有假日。道光帝第七子,即后来的醇亲王回忆说,读书时每天都只能到下屋休息一两次,每次不过一刻钟时间,还须经过师傅允许才可以去。在读书的空隙间,同为皇族的叔侄、兄弟之间只可以谈谈书的内容或历史掌故,决不可以到处乱走,否则就可能被罚站读书,即使有苦也不能说出来。

《劝学诗》言: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所谓刻苦学习,必须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学,就是学,全神贯注,持之以恒。学则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则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学习上的进步,就像春苗的生长,今天比昨天没有明显的进步,但肯定会有所积累。小小的进步积累起来,就像春苗那样,隔一段时间再去比较,会发现长了一截。如果你懈怠呢,就像磨刀石,一两天的磨刀,石头显不出凹多少,但是积累起来,凹的程度就是令人吃惊。例如,放学后利用多10分钟来背单词,表面上看,10分钟算什么啊,但长期坚持下来,你的学习时间就长了。这10分钟,即使你背不了几个单词,但是比在校门口堵车挤几分钟要有价值多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求学阶段,我们的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好几次大浪淘沙和吹糠见米的残酷考验。怎么办?只能努力去做砂石,而不去做杂质,只能做米,而不去做糠。只能刻苦学习,好让自己变得分量重一些,免得被淘汰。

 学习是劳动,劳动就必须刻苦,否则就没收获,就像老农种地,你糊弄地,地的收成就糊弄你。学校,就是一块土地,给了你土壤。老师就像水分、阳光和空气,把知识的种子种植在土壤里。此时,你首先要种植自己的庄稼,然后有尽量多的收成。有了收成还不算,你还得吸收,把这种营养,吸收进自己的身体。这个过程,需要很多呆板的、机械的、枯燥的工作。就像你一遍遍地做题,一次次地考试,都是为你对知识的吸收而劳动。成绩的提高需要按部就班地来,但是,奇迹的产生,必须是长期刻苦学习的结果。生命中最宝贵的是青春,人的青春是这样度过的——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面临得失成败,奋斗过,竭尽全力过,才能无怨无悔。

培养孩子的勤勉自律。以自主学习为例,家长不妨与孩子探讨这几个问题:

1、科学管理时间。

养成行事迅速、惜时如金的生活习惯,因人而异地分配各科学习时间,做到每节课都完成当堂记忆,当堂掌握的任务,做好自习课、晚自习的计划。充实的安排双休日的学习,别让电子产品绑架了我们周末的时间。

2、养成坚持的习惯。

部分学生往往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就必定能提高,可是知道却做不到,或者短暂的热情过后却坚持不住。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中的及时巩固,适度过度学习也很重要,例如一个知识点背诵6遍基本能背下来,但是却容易遗忘,那就适当过度50%,也就是背9遍,便能牢固的记住。学习不能只追求知道了,想通了,还需要追求掌握了,牢固了,会举一反三了。

3、学会预习。

在老师没有讲到知识点之前先了解这部分的内容,帮助我们在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真正的预习是自己试着把明天要讲的概念定义背出来,把定理试着自己证一遍,把公式试着推一遍,例题自己试着做一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既然定理公式概念是我们自己推出来的,轻易就不会忘记,哪怕考试忘了也不会紧张,因为可以再推理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记忆时间,比被动的从老师或者书本上得到要扎实深刻得多。

4、及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

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头脑里积累了越来越多琐碎的知识点没有整理,就像同学的书包,有的同学书包很整齐,想用什么可以迅速准确的找到,有些同学的书包非常乱,什么都往里塞,等到用的时候就找不着了。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有顺序的串联起来,可以让我们很清晰的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这样在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调用相关知识,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也可以不让无关的知识干扰我们的思路。

5、学会自查错处。

重视错过的知识点,及时弥补知识的短板,不妨把考试,作业中做错的题目(包括因为审题不认真,计算失误等这样的原因做错的题目)整理在一个本子上,把做错的步骤也要写上,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步骤。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对提高我们的考试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遇到问题及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不让小问题成为第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父母对于子女,可谓爱之深,情之切,责之重。但这种爱是要有原则的,是要有方法的,是要适度的。爱子有度,教之方仪。让孩子知道理,明德行,做正心、诚意、感恩的人,孩子才能成才。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要求孩子有爱心,爱父母,爱社会,爱师长。对老师最大的尊重,是尊重老师的学问价值:倾听、互动、交流、探讨、执行。作为家长,要理性引导孩子评价家庭成员和老师。夫妻间相互指责,做父母的当着孩子的面顶撞老人,在孩子抱怨老师学校的时候随声附和,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松下幸之助说“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感恩之心,并将这变为一种习惯,这个人才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快乐。

但愿孩子沐浴于家庭教育的春风化雨中,注重修身、处世、勉学三者结合,让我们共同合力,把孩子培养成卓越成功的有德之才。

20151121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