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准备,自信迎考
——初一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准备第一次大考
初一学生从小学迈进初一,面对着环境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家长在关注着孩子的变化,对于孩子在各方面能否适应,忐忑不安。第一次的检阅期中考试将至,家长均拭目以待。
家长的重视是必然的,但是对期中考试的正确认识及对小孩的正确指引也是必须的。
一、期中考试的性质、目的与作用
期中考试并非常模参照考试(或称选拔考试,如中考、高考),
亦非水平参照考试(如会考)。期中考试是诊断性考试,为阶段性考试,其作用为诊断学生的学习和诊断教师的教学。学生通过诊断性考试可以对自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横向地对比自己在哪个学科的学习中更有成效,把好的学法迁移至其他科目;在搭建知识结构时哪一部分较为薄弱,有针对性的加以调整。透过横向对比自我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课前准备是否充分,课堂听课是否边听边记,课后巩固是否及时,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纵向的对比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效,反思成绩优秀的同学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吸纳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调节自身的学习状态,以达到为进步找理由,莫为退步找借口的目的。
教师通过诊断性考试也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从而反思自身教学中的备、讲、考、评、改、辅等环节的得失。
二、期中考试的安排与要求
科 目 | 政治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历史 | 地理 | 生物 |
考试时间(分钟) | 60 | 120 | 90 | 90 | 40 | 40 | 40 |
总分 | 100 | 150 (英语科听力占20分)
| 100 | 100 | 100 |
1、各科按《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命题,并有开放、探索、应用、环保等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新题型。
2、 各科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以不超过升中考试的难度为限,及格率要求达到90%。题型、题量基本参照近年升中考试的要求,政、文、数、英、物、史要参考今年升中考试要求。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日期安排
日期 | 11月11日(星期三) | 11月12日(星期四) | 11月13日 (星期五) | 11月19日 (星期四) | ||
上 午 | 下 午 | 上 午 | 下 午 | 上 午 | 下 午 | |
科目时间 | 语文 9:00—11:00
| 政治 3:00—4:00
| 数学 9:00—10:30
| 英语 3:00—4:30 | 历史 9:00—9:40
| 地理 3:00—3:40 生物 4:00—4:40 |
三、家长的配合与指导
1、与孩子多沟通
多与孩子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近况,学习情绪,多从非智力因素鼓励孩子主动适应初中学科的增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孩子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引导孩子亲其师,信其道,在老师的引导下及时改变不利于学习的习惯。即使难免小孩觉得辛苦,亦告知小孩勤奋的价值。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有助于及时指正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及时疏导孩子的学习心态。家长对《家校双向反馈表》的重视,可以令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平日的表现和平时成绩,及时查漏补缺。
2、指导孩子制定与实施计划
明确各科目的考试范围,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定出考前两周的复习计划,分配每科用多少天时间复习;定出每天的复习进度,细化到每节课计划做什么,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一旦明确时间每分每秒的价值,随意浪费时间的情况将随之减少。为了检查复习有否成效,应该通过背诵、默写、做题等方式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强化记忆,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3、调节考前紧张情绪
对于有焦虑情绪的小孩,如出现失眠、烦躁、手心出汗、头晕等状况,家长应更多给与言语的鼓励,最好能陪小孩散步、慢跑,做有氧运动有助于舒缓情绪,除此以外通过音乐等艺术形式调节情绪也非常好。作为家长无需过分强化对小孩的期望,无需反复用以往的光环使小孩不堪重负,轻装迎考,事半功倍。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铭今年上初一,小学时成绩不错。自从进入初中后,他的单元测验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面对期中考试,小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了,复习摸不着头脑,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分析: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在考试前表现出焦虑,就更需要家长情感上的支持。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避免单纯的说教。不去过多流连于孩子“曾经的辉煌”,取而代之的应是“放眼未来”的鼓励。家长要用肯定的语言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每天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我没问题!”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时候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案例二:彤彤今年刚刚考入市重点中学,面对中学生涯的第一次大考,她忧心忡忡。小学时她是班上的佼佼者、老师的掌上明珠,进入了新学校,走进了强手如林的新班级,她生怕自己不如别人,考不好会被同学们瞧不起。
分析:这类现象在新生年级尤为突出,孩子非常在意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随之而来的压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差异在考试中呈现的结果自然会有所不同。作为新生的家长需要尤为关注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
每一次孩子经历考试,其实也是对家长的一次考验,希望家长调整好对孩子的期望,放松心情,不要成为孩子的“焦虑源”, 创设轻松的家庭气氛,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做孩子的“坚强后盾”,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