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忠校长的学术专著《让经典滋养人生——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中学)》正式出版
作者:杨方明
发布日期:2018-03-07


遇见美好

近日,我校郑建忠校长的学术专著《让经典滋养人生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中学)》正式出版,该书由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优秀新闻工作者,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的陶继新先生作序(见附录),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已于全国各大书店、当当网、亚马逊商城、天猫、京东商城同步上架。


学术专著《让经典滋养人生—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中学)》正式出版

本专著主要从“名著导读策略”、“名著导读法实施流程”、“实施价值”、“案例分析”四大方面,精选了《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简爱》《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朝花夕拾》等经典名著进行导学,既有宏观的导读着眼点和关注角度,又有具体的导读方法和案例呈现,厘清了名著导读的教学价值,探索出了名著导读需要的方法策略,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样例。


如春风化雨  让桃李芬芳

郑校长的这本学术专著意义非凡,能够把名著导读的指导策略、实施流程与践行案例紧密结合并进行系统阐述的目前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此书拓展了语文教育新天地,对经典引领乃至语文教学工作能起到极强的推动作用。此书的面世,让名著走进课堂,让经典不再孤独,让文化得以传承,让语文素养得以提升,让名著阅读显得更为庄重,更有仪式感。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享受、一种喜悦、一种成长;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修炼、一种引领、一种期待。


阅读看见未来   经典滋养人生

正如郑校长所言,希望通过本书在名著导读方面的初步尝试和实践,投入到名著导读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洪流中,能发现问题,提炼精华,积累经验,能接地气地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希望能在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少年正是读书时,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名著阅读以课程化的形态出现在学校教育中,以更为合理的结构优化语文教学体系,引领学生以成熟阅读者的姿态走向未来的生活,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庄重的艺术会形成庄重的品格,在郑校长的引领下,广大学生一定会在一篇篇文学经典中深层领悟智者的思想,感受文字的魅力,深味人间的真情,体会人生的真谛,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锻造出卓越的人格;在流光溢彩的经典世界里历人生百态,发幽幽情怀,从而走向风度,走向雅致,走向智慧和修养的文化使命和精神期盼。让那些经历岁月长河洗礼依然璀璨夺目的经典成为滋养我们一生的甘露,让我们在名著阅读中享受到灵魂深处的愉悦,让灵魂如春天般芳香四溢且优雅迷人。


新华书店各分店同步上架


新华书店各分店同步上架


新华书店各分店同步上架

作者简介:郑建忠,广东省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校长,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实验班导师,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广东省名师网络工作室、湛江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湛江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在《天津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春天里忙春天的事---鼓舞与唤醒的德育教育艺术》《听那花开的声音》等著作。


附录:

序言

“道”“术”兼具,“天”“地”合一

目前,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师生阅读,打造书香校园蔚然成风。那么,读书就一定能更好地滋养人的生命吗?回答是不尽然。因为当下图书报刊及电子读物卷帙浩繁,名目众多,已经到了触目可及、俯拾即是的地步。良莠不齐的各种文化纷至沓来,各显神通,从而赢得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青睐。而不辨优劣只凭自身兴趣进行选择的读者,则有可能误入读书的陷阱。

读书的走向与规则即“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阅读世界名著等上乘之作,尽管一时难以抵达其高远的精神境界,却有可能得其教化、受其熏陶,进入中层境界;而如果阅读中等水平之书,其能力及品格则只能在低层次徘徊。遗憾的是,不少中学生在读书这件事上已经步入“取法乎下”的泥潭,于是,那些品位较低的劣质文化不断侵蚀并伤害着青少年的心智。目前,这类被劣质文化侵害的中学生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群体。尤其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其中不少人深受其害却浑然不知;而教师要么两眼只盯“分数”,不见“操行”,无心顾及;要么苦无良策,无力改变,只好望洋兴叹。

人生没有返程票,任何一个人的中学时代都不可重来,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当让学生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有限的生命时空里,游弋于优秀的经典文化的海洋,于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汲取其健康成长必需的生命营养。学校教育在阅读方面应当给予学生怎样有效的引导?应当给予学生怎样约精神生命的滋养?这成为每一位有思想、有境界、有文化、有品位的校长和教师思考的大问题。

郑建忠校长不但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且有了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有效行动。《让经典滋养人生——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中学)(下面简称《名著导读》),便是其思考与行动的结晶。

郑校长是一位有情怀的人,他觉得教学质量的提升,最重要的要素应该是对学生生命的滋养与丰厚。他关注学生读书尤其主张学生要多读经典名著,因为经典名著不仅文辞优美,内涵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品位。不间断地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但可以丰富语言储备,还能提升人生境界,为学生的生命打好底色,让他们青葱的青少年时代摇曳出绚丽的光华,照亮其生命的前程。

当然,经典名著在手,如何读懂其精髓,领悟其精神,读出其妙趣,是颇有讲究的。而一般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能并不深入。同时,现行的语文教材,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的文本材料也少有提供。因此,《名著导读》可谓应时而生,为当今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了一个“道”“术”兼具的蓝本,引领着学生步入了一个豁然开朗而又妙不可言的阅读殿堂。就像眼望河的彼岸柳暗花明,春光旖旎,却因水深河宽而难以抵达,这时候突然来了一只渡船,将你由此岸渡到彼岸,使你能够尽情欣赏、沉醉于那无限美好的春光。

而《名著导读》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渡船”,因为它不仅“渡”人,还会“渡”心,将“道”与“术”完美融合,引领你赏万千奇异风光,悟曲径通幽之妙,让你在“乐以忘忧”中走向生命的更高层次。

《名著导读》中,读前的“导”、读中的“导”、读后的“导”,教学目的不同,教学方式也呈现不同的风景。“导”在前,关注文本的标题、结构、内容、主题等,先声夺人,抓人眼球,是“导”的重点;“导”在中,关注进度,监控学习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点拨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难和困惑,凝心聚神,启迪智慧,是“导”的根本;“导”在后,关注个体阅读后的经验分享,建立经验体系,形成阋读共鸣,完善群体经验,是“导”的升华。为了丰富和加深个体认识,在读后这个阶段,通过班级展示、课堂讨论、课堂演讲、辩论会、课题答辩会、小剧场表演等形式,实现学习评价,总结分享阅读经验。由此可见,“导”不只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一个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科学的可操作流程;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而且“授之以渔”,为学生指明了阅读的路径,使学生在名著解读中能够“条条大路通罗马”,让他们在享受经典阅读的同时,因为各尽其妙的展示拥有了分享的快乐与自我成长的成就感。于是,有规律可循的潜心阅读与妙趣横生的多种“演出”连袂,让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走进了审美愉悦与精神升华和谐为一的妙境。

我一直推崇做学问要“天上”“地下”合一的理论,即必须拥有高深的理论(“天上”)基础,同时又要有教育一线的实践(“地下”)经验。作为教育者,如果只有“地下”的经验,就会处于平面滑移状态,由于缺少生命的张力而索然无味;如果只有“天上”的理论,就会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处于“和者盖寡”、空谈“误国”的尴尬境地。只有二者交融为一,才能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化腐朽为神奇,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写出高品位的教育专著。《名著导读》让我看到了郑校长正是这样一位能将“天上”与“地下”完美合一的校长。他深谙“道法自然”之理,让“天”(即所学所悟之“道”)落地生根的同时,也让满载着实践之果的“地”熠熠生辉。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名著导读》不但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有了丰沛的收获,也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了文化升值。一个教师的生命意义,固然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其自身的生命腾飞密不可分。教师需要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需要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智慧与能力,同时,自身也应当与学生共同成长,尤其是要持续不断地积蓄文化能量。当学生所读经典名著越来越多、精神越来越丰盈的时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文化品位的提升。经典文化不但会优化教师的语系,提升其精神境界,还会让他们的教学不断地攀升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水乳交融、和谐为一的时候,教师的生命之花才真正绽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名著导读》不只是引导学生阅读的载体,还是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生命不应当只在同一个平面上徘徊,而应当不断地实现生命的突围与超越。“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名著导读》将似春风化雨,引领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助推学校步伐更稳健、内涵更丰厚地持续发展。

所以,期待《名著导读》问世。它不只是郑校长一个人的精神收获,他的精神将引领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去追求和实现生命的精彩飞跃。

陶继新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点击量:18873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