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更需要成长的是父母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9-17

1.一切为了孩子的父亲

一位父亲白手起家,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家庭的物质生活已处于中上水平。他在艰难困苦中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心中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自己以前的生活太苦了,不想让孩子再重走自己的路,所以,他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一定要让孩子通过读书学习,留住财富。要有能力比他过得好,不要再跌入贫困潦倒的深渊。

他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一旦你穿上了一双光鲜亮丽的鞋子,再失去变成光脚,你会承受不了这种打击的。

为了摆脱这种恐惧,他努力的让儿子朝着他希望的方向推进。

然而事与愿违。

孩子小学的作文里就开始提到要自杀,活着没有意义之类的话语。这位父亲开始慌张、焦虑。

孩子熬到初中之后,开始逃学,只要一有机会就到网吧上网,甚至彻夜不归,直到学校老师给他打电话,他从网吧里把儿子抓出来。

他想了很多办法,试图去拯救孩子。把孩子关起来、没收孩子的零花钱、控制孩子的手机、严格监控孩子的业余时间,但孩子的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对他的反抗更加巨大。

他又想办法,给儿子写信。写过去自己是如何在困境里突破重围,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通过自我努力才有今天的生活等等。

苦口婆心的讲了很多道理,儿子仍然不为所动。

他甚至开始求儿子,不要沉迷网络,不要打游戏,不要自毁前程。

儿子的心门仍然紧闭,不愿意和他讲话,也不愿意听他讲。

他忍不可忍时,不得不对孩子拳脚相加,孩子除了更加畏惧他,离他更远之外,他和儿子的关系并没有任何好转。

他内心焦虑、恐惧、挫败。

焦虑的是孩子的未来可能不会如他所愿。

恐惧的是孩子如果真的没有在社会上生存的一技之长,他的日子会过得很苦。

挫败的是,他这么努力的为孩子,想当一个好父亲,结果孩子拒绝他于千里之外。

历经沧桑的父亲,自然明白社会的人情冷暖,也懂得弱肉强食的社会规则。但他不懂的是,当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以爱之名实现控制孩子生活的权利,剥夺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随意安排孩子人生的权利,实际上是让孩子成为了他操作的工具,活在他掌控下的傀儡。

但初中阶段的孩子,仍然有强大的想要脱离父亲掌控的独立意识,离开这个家,进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寻找乐趣,寻找自我价值,逃避现实生活种种不堪忍受的压力。

这位父亲的眼里只有孩子,唯独没有自己。

他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全部在儿子,儿子一丁点事,他都会全力参与和干涉。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位父亲是在借助儿子逃避他生活中要应对的其他课题。比如,他和父亲糟糕生硬的关系,他和妻子常年争吵疲惫的婚姻困局。每一种关系都需要他面对,但面对起来都那么无力。

儿子小时,这种亲子关系的掌控感或许能让他有点欣慰;随着儿子长大,不断的以他失控的方式和他对抗,他的世界彻底的塌陷。

看起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父亲,正是由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放弃了自我世界里本应该承担的责任,把自我凌驾于孩子之上,自己的期望、欲求、情绪出口,全部给了孩子,孩子才在这样的关系里动弹不得。

家庭里尚不能独立生存的孩子,又怎能以瘦弱的肩膀扛起父亲的整个生命世界?

而孩子,又可能在让人窒息的关系里,自暴自弃,失去成长的动力,无法承担自我的责任。

这样的结果,不是这位父亲愿意看到的。

而要突破僵局,这位父亲需要自我成长。

2. 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自己。

如果这位父亲把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觉察到他需要独自去面对内心世界的匮乏、对贫困的恐惧、对父亲的愤怒、对妻子的不满,那么他才有开始成长的方向。

而做这些,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自己。

因为,孩子和自己永远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处在不同的经验世界,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而每个人,都不得不独自面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孤独、无助、空虚,甚至死亡。

就像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提到生活的4个终极问题: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需要的自由;生活的意义。

在这几个问题上,这位父亲和孩子的理解会千差万别。

他显然把生活的意义完全当成了孩子成长得好,用孩子的发展来决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但自己失去了自由,也让孩子失去了自由。不但无法靠近孩子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孤独感,还把孩子推向了更孤独的世界。

这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完全把自己寄托于别人而产生的更难以忍受的孤独感和越缠越紧的束缚感。

而为了自己,却很不一样。

出发点不一样,经历的过程会不同,而终点也就不再雷同。

比如,我不干涉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其实,是我想孩子具有独立能力了,我就尽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对我自己有交代,获得一种心理的安慰。出发点,是为了我。

比如,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看重也没要求,是因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作为父母只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学会自我承担,有了这种自我责任感,我才能以后少操心、省事,我才有更多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出发点,是为了我。

而这位父亲,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其实只是自我的一厢情愿而已。被为了孩子的出发点蒙住了双眼,他已经看不见孩子,也看不见自己。

既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其实,人就像一个系统,正因为不是孤立的存在,所以由各种各样的关系子系统构成。

比如亲子关系子系统、夫妻关系子系统、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子系统、朋友关系子系统、同事关系子系统等等。每种关系都是重要的,它们在系统中处在不同的版块。不可替代。

如果亲子关系子系统占据了其他子系统的空间,那么亲子关系系统会不堪压力进而崩溃。其他关系子系统也会存在诸多问题。

所谓的成长,不过就是让各系统回到属于它们的特定位置上,各司其职,系统里充满着弹性的空间,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承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的成长,就是从为了别人的出发点转化成为了自己,就是在各系统中找到平衡能力。不让夫妻关系系统中的问题和情绪侵蚀掉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也不让夫妻关系系统成为原生家庭里未完成情结的替罪羊。

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每个人都有自我系统的问题要面对,你得承认,我们面对的都是不同的系统。

孩子走在他的成长路上,每一步都不轻松。

而父母,更需要跟上孩子的脚步,去面对属于自己的任务,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给孩子释放压力,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养料。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去收获自我系统内部的平衡、富足、安定和完整。

只有父母的内心系统安稳了,孩子才能轻装上路。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更需要成长的是父母。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点击量:14391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