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高一(1)班 陈澍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班的陈澍宇。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借科技之风,寻精神之光。
迎夏之首,末春之垂,湛江一中培才学校第十三届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完美落下帷幕。红五月期间,我们共同遨游在科技文化艺术的海洋,共同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魅力,体验到了创新和实践带来的快乐。我们的耳朵被音乐叫醒,思想被创意激发,眼睛被舞蹈擦亮,心灵被精神震撼,精彩纷呈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在我们培才的舞台上沸腾。
今天,我很荣幸的站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我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科学力量无穷,技术潜能无限。当下的中国,科学成就傲人,技术发展飞快,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物质与精神富足的幸福生活。我有幸立足这个时代,畅想科技巨舰引领航程、精神文明大浪逐新的未来。
这是我所畅想的未来生活:瞻前沿——水陆两栖交通畅行无阻;水陆交替大桥连城为线;量子卫星实现事物的瞬时转移;新兴航天器载梦升空,探寻更辽远的宇宙与外星文明。观身边——超高速铁路开启高铁新时代;智能家居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机器人造福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高效解决曾经的世界医学难题。
我之所以大胆地畅想,是因为看到了当下科技研究的美好前景。“鲲龙”实现水上首飞,开辟水陆两栖交通的新领域;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为“奇迹之桥”的出现开创先河;“墨子号”卫星成功运行,无数潜藏价值有待挖掘;“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月,我们探寻宇宙的梦想仍行于途;“复兴号”开启高铁新时代,也引发更大胆地设想;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科技等领域的研究正蓬勃迈进,而就在前天——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现存研究强有力的支持,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经验,指明可能的方向,也激励出我们前有古人,后则有来者的自信。
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科技硬实力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精神文明的富足。近年来,国学之风兴起,经典文化吹遍大江南北。正是在科技更新换代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充分保障时,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情趣,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未来,科技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方式,更是生活的思想与态度。无论是以更包容的心态接纳新兴科技,还是以更舒展的姿态畅游延续的经典,扎根优秀的文化,饱受传统与创新文化交融的熏陶,国民的精神都需要向着光亮那方前行,探寻生活更广博的意义。我们必须承认,科技与精神向来是生活的两大支点,精神助人向内探索,科技助人向外生长,只有紧紧围绕二者,未来的生活才能圆满。因此,我认为,在物质红利极度丰富的未来,我们更应借科技之风,寻精神之光。
同学们,我们很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和平年代,能享受到这个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给予我们丰富的物质和充实的精神。翻阅历史,5000多年的文明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之一瞬。科技发展让人类脱离野蛮进入文明并始终引领时代发展潮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是时代推动主力军。我们应明确目标,学好本领,用具体行动去描绘生活蓝图。我们要有高远目标,勇于奋斗拼搏,将“独有”技能与国家共享,在思想上、行动上、信念上与国家保持一致,同呼吸共命运。让国家科技发展更快,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借科技之风,寻精神之光,勇挑重任,砥砺前行!奉献青春,实现人生价值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者简介:
陈澍宇同学,高一(1)班学生,他勤学好问、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喜欢摄影、演讲、主持,多次担任学校各类活动主持人,曾代表学校参加湛江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年级心理情景剧比赛,荣获一等奖。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