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改变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级家长会专题发言
作者:郑建忠
进入网站首页 2021-10-24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又一次如约相聚,这次相聚跟以往有许多的相似但又有了许多的不同,这学期我们迎来了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调整,“双减”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这一政策无疑是利好的,但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这学期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学期,“双减”之下,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承担起应有的职责。那家长如何调整心态和更新观念来迎接挑战呢?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家长们做一个交流探讨。

第一,关于手机管理问题

2021115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我校在管理上一直以来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

目前,发现学生不当使用手机的情况有三:一是走读的学生家庭没能有效管控学生的手机使用问题,造成学生晚上在家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影响正常作息。二是走读或半宿的学生把手机寄放在校外的小店铺,一放学就到校外玩手机,一人使用多人围观。三是在外租住的学生家庭因家长不能陪同,学生自由使用手机。这些情况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学生视力下降严重,作息规律紊乱,更加无法专心学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家长朋友们,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正在为孩子而付出极大的心力、人力、物力,我们也如大家一样希望孩子能够取得进步,但是如果不能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进步”二字只能是家长的美好愿望而已。

第二,关于时间管理问题 

把时间管理好,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若每天能善用2小时,一周就至少能善用10小时,一年能善用500小时,则学习力就能提高25%以上。每一个人皆拥有一天24小时,而成功的学习者单位时间之学习力明显高于一般人。要成就一件事情,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才会把事情做好,把握“现在”,专注在“今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好好把握,所以,家长们要科学指导孩子管理好时间。

立定标竿、全力以赴。根据耶鲁大学的研究,只有3%的学生为自己订下目标,而其他的学生则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指出,当初有订下目标的3%学生,其成就远超过其余97%学生的总和。一般学生不愿为自己设定目标的原因有:恐惧、无意愿、误将行动当结果。对于恐惧,是怕万一达不到会有失败感;对于无意愿,是不明白为何要设定目标,每天都这样度过,都很匆忙;而误将行动当成就,就是感觉每天的学习任务都是满满的,完成就好像很有成就感了。但是,对于学习而言,不是“我学习了”就等于“我学好了”,学习的行动不等于学习的成就,所以一定要设定成就目标。

目标要具体,是可衡量,可能实现,切合实际,还要设定达成的时间表。耶鲁大学的目标设定有七个步骤:(1)先拟出你期望达到的目标;(2)再列出达到这目标有什么好处?(3)列出可能的障碍点;(4)列出所需资讯:思索需要哪些知识、协助、训练等;(5)列出寻求支持的对象:一般而言,很难靠自己一个人达到目标,所以应将寻求支持的对象也一并列出;(6)制定行动计划:一定要有一个行动计划;(7)确定达成目标的期限。

坚持目标,不能任由挫折、打击所摆布而放弃目标。一味希望追求成功的人须能坚持、决不放弃,才会成功地达到目标。持之以恒的品性,不仅对于学生自我提高很重要,对于职业人生,这份坚持也是成功的首要条件。所谓“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说的就是要坚持。

关于定立目标,光用“想”是不够的,一定要写下你的目标,才能加深印象,融入自己的潜意识。关于目标的执行,要根据事情的必要与重要程度,优先达成既必要又重要的事情,对于已经确立要做的事情,要马上行动,避免拖延,避免一些无益身心的低价值的活动妨碍计划的执行,腐蚀我们的精力与精神。比如,学生周末在家里学习,计划得相当滴水不漏,但是打开手机看看班群里老师发布的作业,准备完成的时候,可能“不小心”地先看了一下B站里面的发布。又比如,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计划得相当细致周密,但是准备写一篇作文,要看看作文素材的时候,可能“不小心”被某一本很休闲的书籍网住了,不能自拔。所以须提醒孩子要有毅力、耐心地持续执行一项学习任务,直到完成;花时间做规划,可节省更多的执行时间,并能减轻压力;利用自己精神最好的时刻来做重要的事情;计划要有一定的弹性,一般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会超出预定时间的30%以上;学习需要必要的重复巩固,不要为自己制造借口,要按照计划落实每一项学习任务。一个人能否执行自己既定的计划或目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是自我战胜的过程。

关于自律,我想说说苏炳添,这位被誉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的30+的“老运动员”,在身高上仅有1.72米,与黑人选手存在相当身高差的运动员,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100米短跑半决赛中跑出了9.83秒的好成绩。百米赛跑也被称为运动之母,是荣誉最高的一项运动,奥运史上最厉害的5位百米飞人,都是黑人,黄种人想在田径赛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太难了。苏炳添,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人,是首位晋级世界大赛中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苏炳添曾在知乎上有一个问答。有人问: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苏炳添回答:“那太难了。0.1秒可厉害了,提高0.01秒都有点难。我从9.999.91用了3年时间吧。”从2011年以1016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到用983创造亚洲历史,整整11年间,这11年苏炳添将自己的百米成绩整整提升了0.33秒。

瞬息之间,就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苏炳添的的世界里,没有其他,只有对百米梦想的执念。看完东京奥运会100米短跑半决赛苏炳添的表现后,曾经带过苏炳添的中国田径队教练邹振先说:“苏炳添的身体条件一般,但比赛中不被对手的节奏打乱,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步伐节奏进行。而且,苏炳添32岁了,结婚生子,但是非常自律,对自己的训练非常严格。正所谓自律者出众。”0.01秒眨眨眼就过去了,但是对他来说,每一个0.01秒都是极限。他知道自己身上有这个责任,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无限接近黄种人身上的极限。

真正的成功本身是一种态度,也要有成功的意念、愿望、决心,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珍惜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行动中约束自己,要有延后满足的能力。时间管理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技巧。合理利用时间,会使我们既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又能适度放松和运动,张弛有度,达到良性循环的自我平衡状态。

第三,关于情绪管理问题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是与他们的自控能力有关系,这些人能够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来提高生活品质,激活自己的潜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使自己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

自由地体验各种情绪,感受快乐与爱,悲也好,喜也好,自然流露不过分沉溺就好。纪伯伦曾说:“当你快乐时,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发现,只有那曾使你悲伤的,正给你快乐。当你悲伤时,再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明白,事实上你正为曾使你快乐的事物哭泣。”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不是压抑或控制,而是学习接纳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表达或纾解。情绪本身并无是非、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和功能。成年人学习成为情绪的主人,在成人稳定情绪的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能学着成为情绪的主人。

医学研究发现,笑口常开可以防止传染病、头痛、高血压,可以减轻过度的精神压力,因为欢笑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分,并刺激体内免疫物质的分泌,对抵御病菌的侵袭大有帮助。而不笑的人,患病几率较高,而且一旦生病之后,也常是重病。笑能使肌肉松弛,对心脏和肝脏都有好处。如果生活中没有时间去慢跑或散步,我们可以每天多笑一笑,这有助于调节身体状态,有利健康。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列文博士说:“笑表达了人类征服忧虑的能力。”笑又往往是人欢乐的一种表达,之所以欢乐,是人体在生理上产生了某种愉悦的缘故。如果消极情绪能引起肉体的消极化学反应的话,那么,积极向上的情绪就可以引起积极的化学反应……爱、希望、信仰、信赖、对生的渴望等等。中外许多心理学家、运动学家认为,一般性的笑,能使隔膜、咽喉、腹部、心脏、两肺,甚至连肝脏都能获得一次短暂的运动。捧腹大笑,它还能牵动脸部、手臂和两腿肌肉的运动。当笑停止之后,脉搏的跳动会低于正常的频率,骨骼肌也会变得非常松弛。

我希望,家庭能够成为孩子安放内心的港湾。美食的香气可以聚拢家人,治愈疲惫;勤劳的习惯可以传承家风,治愈慵懒;运动的活力可以强健身体,治愈暮气;书墨的文气可以温润居室,治愈庸俗;平静的心气可以舒缓压力,治愈创伤。家,就是家,不是练习抗辩技能的场所。家,就是家,不是分出高低胜负的场所。无论孩子的成绩优异与否,都需要被陪伴与支持,问题越多的孩子越需要得到耐心的教导。老师,代替不了父母所要承担的监护责任,老师与父母各司其责,互不越位,孩子的成长会更自然。

生命的成长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如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阴晴圆缺一样,成长将会伴随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都令人生色彩斑斓,回味无穷。初三这年,恰逢孩子立于从一个学段到另一个学段的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为自己的升学负起责任,全力拼搏以取得无悔于自己的成绩,为自己的义务教育学段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关于未来

最近,我在看关于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的报道,首次挑战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颇为振奋。这是人类从地球到太空的探索故事,是我们中国科技实力的展示,是宇航员挑战生存极限的英雄故事。

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的是航天英雄翟志刚。2008年,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他成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翟志刚穿着印有“飞天”字样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舱外服,挥动五星红旗,在深邃无垠的太空中显得格外壮美。我们不知道的是,当时,费尽周折打开舱门的翟志刚准备出舱时,轨道舱却响起刺耳的火灾报警声。在生死未卜的风险压力下,翟志刚和同伴临时改变了出舱程序,决定先展示五星红旗。他们抱定的信念是:宁可自己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在翟志刚看来,第一个10年是奋斗的10年,就是要飞天。第二个10年是真正的考验,每天都要重复最基本的训练。他说:“神七一夜成名后,我要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稳定下来,扎扎实实地训练,让辉煌变历史,最难。”他做到了。今年55岁的翟志刚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翟志刚说:“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工作有多难,学习有多难,最难的是如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

作为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这次是王亚平2013年执行神舟十号任务后再度进入太空,她也将成为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神舟十号任务时,王亚平完成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这是一堂在地面无法11彩排的课。最难做的水球实验,地面支持团队担心水球随时会破裂。王亚平耐心细致,不慌不忙,水球完美呈现。

在此次任务中,出舱是超大负荷的活动,作为女航天员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她清楚地知道: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在体质训练中,她总走得最晚,还经常和其他航天员比一比谁的肌肉块更强壮,并为自己的胳膊练粗了而欣喜。王亚平说:“成为航天员后,我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在加入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11年后,“80后”叶光富第一次执行太空任务。5年前,在意大利撒丁岛,6名满身泥土的航天员从探险66夜的洞穴中走出,其中一张中国面孔就是叶光富,他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的洞穴训练。撒丁岛高山深处的喀斯特地貌地洞,阴冷潮湿,险象环生,这种与太空类似的极端环境,是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理想场所。叶光富身背任务设备,或在悬崖峭壁中攀爬,或在垂直的深洞中升降,或游过暗藏危机的河流,最终顺利完成任务。随行摄影师评价他“似乎永远也不知疲倦”。

叶光富曾是一名飞行员。与飞行员不同,航天员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准备飞行。叶光富很清醒,他认为人生的精彩就体现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过程中。叶光富说:“我们每一个航天员不是在飞天就是在为了飞而奋斗的路上,我也是如此。”

从三位航天员的报道中,我看到英雄们战胜自我的勇气、决心和努力。翟志刚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他战胜年龄劣势保持良好的航天体质的办法。王亚平在努力做到很多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她战胜性别限制保持强壮的航天体质的办法。叶光富坚持着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这是他战胜疲惫保持良好飞天状态的办法。要成就一番事业,往往需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提高学习成效的办法也是相通的。

我在初三的第一次大考中很欣喜地看到有30多位同学取得总分超过500名的进步,尤其是28班的钟宇扬总分进步1159名,45班的黄敬浩,总分进步911名,12班的张钰,总分进步817名。这些同学的进步是他们付出了努力的结果,他们让全年级的同学看到了奇迹。其实,在上届(2021年)中考中,学生进步明显,与初一奖励考试相比,中考成绩年级排名进步超过1000名的学生逾19人。我很有信心,我们这届初三的学生也会有如此长足的进步。当然,还有许多同学在默默地付出努力,只是暂时没有达成自己的既定目标,我想对这些同学说:“孩子,别灰心,坚持努力的过程就是一种成长的姿态。”

各位家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不是要抵达的地方,而是要创造的地方,所有的未来都应该从脚下出发。未来需要“整体的人”,关注的是人的健全个性和完整人格。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基于发展的、多元的、个性的、综合的评价,有一千名学生就有一千把尺子,以此来量出每一名学生美丽的不同和珍贵的存在。而且,未来已经从聚焦知识转向聚焦素养,需要灵活应对挑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核心素养“种”在学生身上,这样他们走向未来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恐惧、陌生。如果说未来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应是创造力和爱与被爱的能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一定可以应对未来,一个内心充满爱与被爱的学生一定能够适应将来的生活。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要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

人生就是总和力,每一个改变都会迎来生命的回响。

教育孩子是一项永不退休的事业。请相信,孩子们能够在父母和老师温和而坚定的陪伴下,严于律己,规划时间,掌控情绪,学会学习,收获成长,坚定信心,战胜自我,达成愿望,纵使过程中需要挥洒汗水,也要坚信,付出会使果实更加硕大甘甜。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点击量:19959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