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高一(3)班曹家琪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3)班的曹家琪,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之美,中国温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北岛曾说:“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之美,中国温度,中国之美美在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温度在于无数人为传承中华文化而不懈奋斗。
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文化之结晶。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文字,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之魂,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工具,横竖撇搽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试想,倘若没有汉字,又怎会有“孔孟”用汉字讲述仁爱,流传千古的持节;又怎会有“李杜”用汉字吟咏唐诗,泠泠作响的高志;又怎会有“蔡伦、毕异”用汉字传播文明,永垂史册的佳话!汉字是中华文化进步的基石,是中国科技进步的路基,是所有国人的财富。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学习、珍惜汉字,传承汉字文化这一中国之美,才能实现中国梦。
一腔一调,唱出昆曲之经典,文化之瑰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昆曲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学习昆曲不仅可以发扬民族文化,还可以增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自称为“昆区义工”的白先勇将《牡丹亭》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让它换发出全新活力,也让无数年轻人了解昆曲,爱上昆曲,掀起了昆曲热。我们通过听唱、模仿、合作、创造,感受和体验到了昆曲的魅力和浓郁的氛围,它不但让我们发现了昆曲文化这一中国之美,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我们与文化的距离。
一字一句,连接文化之交流,文化之思想。“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翻开《史记》《汉书》,能听到垓下的悲歌,看到绝域的车骑,体悟到兴衰之理,人生奥义。回看长征路上无言矗立的红军墓碑,走进戈壁荒漠中连接天地的发射基地,更能感受革命史的慷慨悲壮,奋斗史的荡气回肠。在历史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在与未来,在文化名著中学习时代价值,民族价值和核心价值,体会思想文化这一中国之美,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黄河之畔,华夏文化历经霜雪千年,盛世岁月而延续至今,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如何将这悠悠千载的积淀传承,裨益当下,福泽后世?
首先,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传承的基础。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在传统文化的方向上,多用心学习、刻苦锻炼,才可以将古代先贤们留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吸收、内化进而掌握。
其次,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学会运用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传承的实践。新时代中,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学以致用,让它们在我们的祖国建设、社会发展、人民进步以及人类文明提升等层面,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后,更应将所学到的内容与智慧成果结合到我们的新时代中,让这些文化果实可以与时俱进。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懂得传播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传承的拓展。学习和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新时代的青少年不应只是让它们停留在自己的手上和相应的载体上,而应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多元地、多角度地传播和呈现,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人投入到传承事业当中。
“肩上有担当,脚下有远方”,作为培才学子,我们更应传承中华文化,近距离感受中国之美,在传承中华文化中感受中国温度,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者简介:
曹家琪,高一3班班长,化学课代表。她为人活泼热情,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兴趣爱好广泛,中国舞蹈考级通过10级,擅长唱歌,跳舞,书法,绘画;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参加语文报杯征文比赛获广东省二等奖,参加英语奥林匹克征文比赛获国家级二等奖,组织班级参加“红五月”诗歌朗诵大赛获得一等奖。她始终坚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达远方。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