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别总是看孩子不顺眼
作者:钱志亮
发布日期:2024-01-05

新的一年,别总是看孩子不顺眼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时常处在看孩子不顺眼的状态,其实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容易导向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和孩子相处时,比起轻松愉悦,更多的是感到焦虑、心烦,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不顺眼,老想说他
有位妈妈就在公众号后台诉说了这样的烦恼。
她家儿子上高二,平时在学校上课还好,眼不见心不烦。
如果放假在家,除了学习的时候,其他时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很容易挑起她的情绪。
比如:看到孩子玩手机就着急、焦虑,怕影响学习、对眼睛不好,于是就会唠叨孩子;让孩子扫地、洗碗,如果没有马上去做,她就会很生气,一直催孩子快点;还有一次,孩子不愿意去亲戚家吃饭,她觉得孩子怎么长大了就变了,一点都不听话,开始苦口婆心劝孩子去,结果孩子听得心烦,母子俩吵了一架。
孩子越大,亲子矛盾反而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差。
事实上,这位妈妈的感受,很多家长都有。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时常处在看孩子不顺眼的状态,其实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容易导向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看孩子不顺眼?
希望能帮助家长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01家长习惯以成人的思维看待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遭受来自家长的“嫌弃”——
孩子吃饭慢、穿衣服慢、走个路也磨磨蹭蹭,东张西望。
慢节奏的孩子,与忙碌快节奏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于是家长们不得不成天催着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
孩子调皮捣蛋,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玩水、涂鸦、翻箱倒柜,经常闯祸。
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孩子,容易犯错,给大人添麻烦,所以家长们想方设法让孩子听话,严厉禁止“出格”行为。
在学习上,辅导作业成了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很简单的知识,孩子就是学不会,错过的题,还会反复错。
失去耐心的家长,忍不住批评、数落孩子,不理解孩子怎么这么笨。
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的“看不顺眼”和怒火,根源在于习惯用成年人相对高阶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于是,小孩子世界里对时间不敏感,做起事来动作还不够熟练,就变成了磨蹭、耽误事;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的探索行为,就变成了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孩子不像成年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做起作业来还不够熟练的正常现象,就变成了“笨、蠢、不是学习的料”······
很显然,家长对孩子的这些评判是不客观的,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这些问题上,如果家长总是看孩子不顺眼,而去指责、限制孩子,会打乱孩子的成长节奏,阻碍孩子的探索行为,也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
只有当家长把认知调整到和孩子一样的水平,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问题,让孩子能够按照生命内在的节奏自然、充实地成长。
这样,家长也会不那么急躁、情绪化,可以耐心地陪孩子去练习、学习,慢慢进步。

 

02随着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期待逐渐增加

 

为人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

孩子小的时候,偶尔犯错、表现不好,家长还能做到一笑而过,觉得毕竟年龄还小,可以原谅。
而随着孩子成长,家长的期待也日益增加,对孩子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容错率越来越低。
这就会导致,当孩子的行为表现没达到自己的期待,家长容易感到失望、生气、看孩子不顺眼。
比如:
孩子夹菜的时候没拿稳,家长:“这么大人了,吃饭还掉,手没长骨头吗?”
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你看看你叔叔家孩子,怎么那么优秀,你考这点分对得起谁?”
孩子考了98分,家长:“能考到100分,才是真厉害。”
孩子选了文科类的专业,家长:“你选的专业真差劲!别人都选金融计算机,找工作特别赚钱。”

合理的期待能够推动孩子进步,但如果家长期待过高,就很可能演变为一种挑剔、严苛的教育方式,破坏孩子的成长动力。

心态不对,看事物的眼光自然也不对,就像带着有色眼镜,镜片自动过滤了孩子好的一面,留下的全部是问题、缺点、不足。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不接纳,好像自己无论多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知乎上,有人问,父母的高期待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

“你只有考一本的能力,他们却希望你能考北大清华
你只想好好活在当下,他们却为你指引了长长的未来
你也许只想好好学习,他们想你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实习
你累的怀疑自己的目标,他们却告诉你如果不努力就会变成他们那样
你做想做的事,他们在乎的是做了这件事后对你的学习你的职业人生是否有利
你能力有限,又不得不因为他们自己的遗憾而努力做得更好
终于有一天,你好想说,我只想做我自己。

蔡康永曾说:

“对小孩来讲,父母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变成父母要他变成的人。”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都可以理解,只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不应该本末倒置。

期待孩子越来越优秀,前提是充分地接纳孩子、爱孩子,看见眼前这个孩子的真实模样。

即便他还不够好,也愿意给他全部的爱,懂得欣赏他的闪光点,陪着他一起成长、进步。

而不是一直拿自己想象出的“完美孩子”的样子,去挑剔、否定眼前这个孩子。

因为无论何时,爱和接纳,才是最能滋养孩子内心,激励他积极向上的力量。

 

 

03孩子自我意识增强

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

 

作家刘墉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与儿子的一场对话。

儿子刘轩对他说:

 

“你知道我上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什么都听你的了。
因此,你叫我往左,我偏要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

 

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再愿意乖乖听父母的话。

他们渴望独立自主,自己做选择、做决定,这会让他们感到一种掌控感,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这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也是重要的内在需求。

可是有些家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总是想孩子乖乖听自己的话,教育起来更省心。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感到很麻烦,忍不住生气,朝孩子发脾气。

还有的家长,控制欲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孩子的一切,一旦孩子不服从,就会害怕情况脱离自己的掌控,从而感到愤怒。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孩子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如果家长总是自以为是,拿固有的经验的观念来要求孩子、限制孩子,势必会造成亲子矛盾和冲突,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有位家长曾经劝孩子放弃数学专业,学计算机专业,说这样是为他好。没想到孩子反驳道:

 

“你怎么知道这是为我好,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他好像一下子被点醒了,感悟到:是啊,孩子的路只能他自己去走,家长的经验也是有限的。

弗洛伊德说:“孩子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与父母的分离。”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要以为自己就有的经验就是金科玉律,孩子一定得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规定来。

日常生活中,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倾听,只要孩子说得有道理,就可以采纳,让他自己做选择、做决定,并承担相应后果。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孩子分析利弊得失,但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和孩子产生分歧时,家长懂得和孩子好好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孩子会感觉自己被尊重,也会更信任父母,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如果你总是看孩子不顺眼,可以看看是否因为上述三点原因。

做善于反思和学习的家长,用爱和包容的心,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和孩子一起进步,才是教育最好的状态!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点击量:929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