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提高教学教研能力,建设书香校园。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初二级语文科组在李莎莎科组长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名作细读》读书分享活动。
《名作细读》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孙绍振老师的一本代表作,书中以丰富的案例、深入的分析、细致的阐述,对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观点。
李莎莎老师通过介绍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一书来开讲,她指出,现今中学语文老师亟需重视微观阅读。接着,李老师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作了具体的阐述。第一要务是应具备“选点意识”和“框架意识”,文学解读应该基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解读,以小见大,只有从细微处入手,才能撬动对整个文本的解读;如果说选点的目的在于聚焦,而框架的目的在于对聚焦的点展开分析,使得文本解读更具有“结构化”意识。第二,文本解读还要有“文献意识”。第三,抓住“我”的感悟,结合搜集来的文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的解读。
李莎莎老师读书分享
许艳老师分享的是《名作细读》第一章:春秋的不同古典诗情以及春秋冬的不同现代诗情及散文美。许老师从“变幻的自然之美”“变幻的形式之美”和“变幻的鉴赏之美”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她认为,文本解读中,积累适当的主题词、走进诗人留白的地方,用自己的自由想象把自己感情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注重文本形式、分析文本矛盾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解读文本,还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作品,就可用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去培养学生“会读”。
许艳老师读书分享
杨方明老师分享的是《名作细读》第二章:艺术家心灵奥秘的多维透视。她以《荷塘月色》名篇为例,阐述了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出作者“离开孩子和妻子的妙处”;再解读《紫藤萝瀑布》中作者设计的语言“我在开花”的妙处,解读了《驿路梨花》长故事结构设计的巧思;《再别康桥》的“再别”的情感是甜蜜还是离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运用矛盾分析法和还原法多维透视作者的心理奥秘,精读经典著作,另辟蹊径挖掘文本深意,“吃透”文本。这样不仅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还能设计出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
杨方明老师读书分享
刘美莲老师分享的是《名作细读》第三章:崇高的三种趣味。书中指出"情趣",趣味无限丰富,除了情感的趣味,还有谐趣和智趣。这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许多情况下,界限并不十分清晰。有时是情趣与智趣交融,有时是审美情趣与审丑谐趣统一。我们分析文本,不能片面强调审美情趣,掩盖谐趣和智趣。
刘美莲老师读书分享
林振群老师分享的是《名作细读》第五章:亲子之爱的诗意和卑微。书中指出传统表现母爱的文章如冰心的文章等,大多表现的是理想化、概念化的母爱,然而现实中的父母之爱是世俗的。接着,他从朱自清的《背影》、《慈母情深》、《父母的心》、《金色花》、《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文章详细分享了父母之爱的诗意和卑微。最后,林老师分享了他读书的感悟。他提出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模式不是唯一的,同时关于文本解读的主题要关注到历史语境和当代语境,并且应当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林振群老师读书分享
文本解读是一种细功夫,慢功夫,苦功夫,需要我们有钻劲,在每个段落、每个语句、每个字词上深耕细作,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言:“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带领学生们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文字的神奇。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