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小组:苏木棉、李云飞、黄雪芳、陈红英、李海文、容日凤)
秋来满山皆秀色,时光恰好正当时。11月5日,我们在秋光里赶路,在学习中成长。
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王曜君教授关于《探课程标准之道,寻学教变革之路——中考改革对教学带来的挑战与突破》的专题讲座。王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而充实,生动而有趣,情感赤诚而热烈。老师们听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王教授先是一针见血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已经陷入“忙囧无果”之“局”。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讨论的方式,引导我们反思“我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又干了什么?”“这样的教学能有好结局吗?”,让我们明白“学科思维”的重要性。他还强调,成绩学科能力的提升应基于理解,学会迁移,重在应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教师要从“教”向“育”转变,从教“知识”到探究“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新的学习场域。
王教授热情开讲
学员认真做学习笔记
“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直到它吹遍山川和田野”,相信沿着专家指引的方向,深刻领悟,追风赶月,教学改革之风也将吹遍培才园。
全体学员与王教授合影
下午,我们来到杭州市建兰中学参观学习。原是建兰学子的戴老师陪同我们参观了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丽校园。黑瓦白墙,小亭流水,校园角角落落呈现出独特韵味。从幽幽“建兰”名字的由来,到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老师为建兰题写的“一世正气公民,一域博识学者,一代国家栋梁”;从象征向阳而生的希望与育人鸿鹄之志的铜制非遗工艺,到彰显大气开放育人格局的“名家大师进建兰”展示墙;从独具特色,供学生随时阅览休憩的“图书漂流角”到AI技术赋能体育教学的运动场。我们感受到了建兰中学高水准的教育品质、教育理念。
观摩学校大厅“学校大脑”展示屏
观摩“名家大师进建兰”展示墙
随后我们听取了饶美红书记关于数字化教育智能大脑实施的有关情况。饶书记围绕学校历史发展和学校数字大脑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建兰大脑”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在学校的日常作业、检测等过程中形成的学业大数据以及学生参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质大数据等。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的“精准化”教学和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并创新实践了学生个性化评价机制——“建兰修炼”。做到了让数据“会说话”,让教学“看得见”,让我们大家见识了“大数据”带来的巨大能量。
认真聆听饶书记分享
全体学员与饶书记合影
感谢建兰中学为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优质做法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我相信,矢志不渝追风去,终有花开满园春!
下面是第1小组老师的优秀学习笔记:
陈红英老师的学习笔记
黄雪芳老师的学习笔记
下面是小组老师的优秀学习心得:
苏木棉主任的学习心得:
有幸聆听了王教授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王教授以其幽默风趣的风格,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我们要善于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这不仅是教育的目标,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王教授强调教学应该让孩子处于健康的学习状态。这一点让我不禁反思,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处于健康的学习状态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状态令人担忧。如何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这无疑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王教授提出的“四无”学生概念,即对学习追求无动力、对生活世界无兴趣、对人际交往无能力、对生活价值无感受,精准地刻画了现在学困生的真实状态。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对生活价值的感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王教授的讲座内容为指导,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全面发展。我会努力探索适合学困生的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他们感受生活的价值。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雪芳老师的学习心得:
11月5日,有幸聆听了王曜君教授的讲座——《探课程标准之道,寻学教变革之路》。王教授用幽默的语言和一针见血的提问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座中,王教授详细阐述了课程标准的意义到中考改革再到教育强国目标和两个百年宏伟目标,改革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这些内容让我对中考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中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中考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旨在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中考改革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同时,改革后的中考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总之,中考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考改革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陈红英老师的学习心得:
今日有幸聆听王耀君教授的精彩讲座,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刷新了我对当前教育现状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认知。王教授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引发了我对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并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预测。
一、深度思考
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通过问题解决、模型构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批判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3.新教材单元知识关联的领悟与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渗透?
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点融入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面临的挑战
1.理论滞后与实践问题的矛盾:中考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往往面临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求的困境。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措施能够切实解决现实问题。
2.任务目标与发展路径的冲突:中考改革旨在构建综合性的考评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传统考分制评价体系的影响,导致改革难以顺利推进。为此,我们需要明确改革目标,优化发展路径,加强家校沟通,共同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转型。
3.学生、家长与教师的适应性挑战:中考改革后,学生、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学生需要提高自我选择的能力,家长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容日凤老师的学习心得:
秋天的杭州,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11月5日,来到杭州的第二天,上午有幸听了王曜君教授的讲座——“探课程标准之道,寻学教变革之路”。王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以其对中国教育的和前瞻性,让我重新审视了当前的教育理念与未来的教育方向。他让我明白,要实现中国教育强国的目标,我们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会解决问题的人,而非解答问题的人,而这个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改变的人就是我们教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四个问题:一、重新认识中考改革,全省统一命题是未来的趋势,而中考将走向非选拔性考试;二、重新构建“以始为终”、“网状结构”的教学思维;三、重新定位全省统一命题,以践行课程标准为宗旨,以评价促学教方式的改变;四、重新建立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培养学生学会评价的教学观。如今的教学重点由“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现在的应试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核心素养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午,我们来到杭州市建兰中学,学校的人文底蕴,布局,既古典又充分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该校大小教室的双结合,充分发挥了因材施教的作用,在视觉和精神上都深深震撼了我。
杭州的秋天,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让人沉醉不已。
李海文老师的学习心得:
今天有幸听到王曜君教授开展的主题为《探究课程标准之道寻学教变革之路》的讲座。王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将在新时代如何贯彻党中央育人理念深入浅出进行了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考。我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党中央进行课改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的育人理念和价值导向,革新教学思路和教法,依标教学,依标命题等形式最终将新课改落到实处。
2、课堂应成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场域。
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学习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注重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帮助和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革新教育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要从“教”向“育”的转变,从教“知识”到探索“实践活动”的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牢记党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2035年的教育强国梦和2050年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