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课件大赛作品征集方案
作者:
发布日期:2013-12-18
  五 届 全 国 中 小 学 课 件 大 赛
作 品 征 集 方 案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
官网支持:www.jiaoyuchina.org
活动地点:中国•北京
作品征集:2013年11月1日-2014年1月10
主    题:新课程、新领域、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
主    旨:繁荣普及全国校园学术研究氛围,搭建中小学教师学术环境的多元交流平台;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并将优秀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参考资料,落实学会服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主旨。
一、征集范围
1.课件、优质课、课堂实录、多媒体教学设计等。
2.论文、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案例等。
二、参赛对象
1.全国小学全科教师、小学教育管理者;集体参赛学校可按语、数、外等学科组分类。
2.全国中学全科教师、中学教育管理者;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全科教师。
3.各级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教育辅导站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的工作人员,参与作品按学科分类。
三、征集方向  
(一)课件
1.中小学全学科的教学课件。符合全国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推行的教材,或教育部主管部门认定区域试验性教材的单元、课时的课件。
2.参赛课件必须为应用于中小学教学,教学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大纲要求。鼓励教学、内容严谨、设计科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创新,注重启发式教学类型的课件参赛。
(二)论文 
1.中小学最新的全学科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与探讨教学规律的教育教学作品;凸现新课程理念下最新的教学策略、最新的教学方法、最新的评价方式以及全国最新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等。
2.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教育心理、教学改革、教育技术、教学评估、名校与名师、教育信息、人文与管理、新课改、校本教材开发等。
3.中小学教学、教育教学评价、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新理论探讨、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及其反思;解决运用新课标、新教材出现的新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四、稿件要求 
(一)课件要求
1.课件的教学目标应在其教学设计文档中明确说明,指出教学课件适用范围及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教学课件的教学目标应符合课程标准,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课件的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
2.课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表达和组织能体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无科学性错误,语言文字规范。教学内容及其表达方法符合学科的基本原理,引用的材料、数据符合客观事实,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要求。
3.课件需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程度适当。文字、图形、语言能清楚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风格前后一致,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问题的提出、回答方式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
4.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具有启发性。教学过程应能体现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教学课件在应用过程中激励学生动机的机制、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吸引力。
5.课件一般以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为内容,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能方便灵活地控制课件的进入、运行、暂停和退出。参赛作品及素材应无病毒。
6.课件所采用的音视频、图像文件应为通用格式,引用应注明出处,无版权纠纷。能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媒体,其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应该适合教学需要。每件作品最多只能有两名作者,作品必须是自制,请勿从网上下载。
7.参评课件必须提供相应内容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登记表(见附件)。课件、优质课、课堂实录等参赛载体应为光盘,以光盘参赛的作品为避免邮寄途中损坏,主办方建议使用包装盒邮寄。
(二)论文要求
1.作品要紧贴教育教学实际,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案例典型,结论合理,作品字数不超过5000字,文稿无政治性错误。参赛稿件一式一份,来稿不退,请参赛者自留底稿。
2.作品具备创新性、科学性以及可读性;资料翔实,层次清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有事实、数据或典型案例,有较强的说服力,有借鉴或推广价值。
3.作品需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有一定的创新性;主体语言应为中文。文中涉及的引文和数据须在文尾注明出处,文章内有图片的请附光盘。文中图、表应选择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个,需配有电子文件(图用TIF格式或JPG格式)。
4.作品正文要求用A4纸单面打印,字体、字号、格式不限,来稿请用WORD排版。论文摘要应包括目的意义、方法、结果或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如引用他人学术研究成果请列出参考文献;摘要(不超过150字)、关键词(3~5个)。文章封面最好附主办单位提供的个人作品参赛明细表,见附件(此表可复制,也可网上下载。)并按表格所列注明相关内容。
5.英文类参赛作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作者单位(应注明所在地及邮编)、摘要、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摘要撰写应符合英语语法规范,最好用第三人称表述。
五、报送方式
1.集体参赛:以单位名义同时选送5篇以上(含5篇)作品的视为集体参赛。集体稿件需由组织者将稿件汇总,并填写集体参赛汇总表后,统一从邮局邮寄。(集体参赛汇总表见附件)
2.个人参赛:个人稿件请认真填写个人作品参赛明细表并按要求通过邮局邮寄。
3.电子稿件:集体、个人以电子稿件形式参赛的作品请填写集体参赛汇总表、个人参赛明细表(电子版)与参赛作品一起发送到大赛指定的电子邮箱(jiaoyuchina@126.com),并留意主办单位的邮件回复。
4.不论集体、个人参赛的稿件,参赛作品均需填写个人作品参赛明细表,并将此表作为作品封面装订在一起后寄出。个人作品参赛明细表、集体参赛汇总表均可复制、网站上下载,也可自制。
5.集体参赛稿件请注明组稿联系人,并附集体参赛汇总表。如有特别说明的事项,请在汇总表的备注栏注明。
六、作品评审
1.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本着作品质量第一,认真严格地对待每一件作品,做到全面、客观、科学的评审。
2.评审由学会邀权威的教育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稿件进行分组、分类评审。
3.往届参赛的获奖者,请将获奖证书编号标注在参赛作品的右上角,查实后其作品直接进入等级评审。
4.为避免重复工作,参加过学会活动的往届获奖作品,请勿再次参赛。
七、证书颁发
1.参赛者都将获得由主办单位制作的精美证书一份,获奖证书由主办单位列CN编号统一颁发。
2.证书的制作按其参赛作品分类编号;为了保证所发证书的权威性、学术性、真实性,每份证书都可在网上查找编号、等级、作品名称等。
3.获奖证书都将以挂号或快递形式寄发到参赛单位、个人,确保证书准确及时寄达。
4.获奖证书将于2014年2月28日前全部寄达参赛单位、个人。
八、奖项设置
(一)作品奖
1.参赛作品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奖项,所设奖项不限定数量,设定获奖概率为100﹪。参赛稿件每稿必复。
2.在获一等奖的作品中再次评出“2013年全国中小学百佳课堂示范课件”和“2013年全国中小学国家级教研作品”,由主办单位免费颁发荣誉证书及奖牌。
(二)组织奖
1.组织老师单个组织10件以上(含10件)作品参赛的,将由主办单位颁发组织奖证书一份。
2.老师单个组织20件以上(含20件)作品参赛的,可参与“全国中小学百佳学术研究带头人”的评选,评选通过由主办单位免费颁发荣誉证书及有个人照片的精美奖牌。
(三)集体奖
1.集体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奖项,集体参赛20件以上(含20件)作品参赛的都可以进入集体奖评定范围。
2.集体参赛学校根据其来稿的质量和数量[50件以上(含50件)],可参与“全国中小学百佳教育研究单位”的评选,评选通过后由主办单位免费颁发荣誉证书和铜牌。
九、获奖公示
1.获奖结果将于2014年3月初起在中国中小学教育网(www.jiaoyuchina.org)上公布,届时获奖者可在网上联机查询、核实。同期,教育类相关报纸、期刊也将摘要公布。
2.等级奖获奖者的名单都将在网站的“荣誉查询”栏保存两年,以备获奖者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查实核对来源。
十、赛事跟踪
1.课件为非文字作品,原则上不给予出版。本届参赛的学术作品将并入“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中,与其获奖作品合并出版。
2.主办单位将自愿参编的参赛获奖作品交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出版的作品集为便于参编的获奖者在晋级晋职中核实,作品集出版后参编者都可在出版社官网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找到相关的出版信息。
3.主办单位将对获奖作品按学科分类编辑,推荐结集出版。获奖作品优先收录,自愿参编,参编要求主办单位将另行通知。
4.主办单位对所有稿件有出版、宣传、推荐发表等处置权,参赛者视为自愿接受,主办方不再另行通知。所有参赛作品都将存入主办方网站资料库。
十一、征集时间
1.2013年11月1日起—2014年1月10截止。截稿时间以稿件寄出的当地日期为准。
2
.参赛单位、个人请合理安排好稿件寄出时间,以免延误。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顺延交稿时间,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十二、费用汇寄
1.参赛者每人每件作品需汇寄50元综合费用。(此费用为证书的工本费、制作费、挂号邮寄费。) 费用请从邮局按地址汇款的方式汇寄。
2.为便于登记参赛单位、个人,请参赛者从邮局按地址汇款汇寄费用(不需要账号汇款)。此费用为对公款项,请不要在稿件中夹寄现金。
3.集体参赛10人以上(含10人)的稿件邮寄费用、汇款费用可按每件作品5元自行扣除,作为邮寄参赛作品的费用。集体参赛费用如需发票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注明。
4.以电子稿件参赛的单位、个人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注明[电子稿件]字样,并将参赛费用提前邮寄,以便核对稿件数量。

稿件邮寄及汇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81号-10号
收款/收稿: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    收         邮    编:100011
咨询电话:010-5701 1808(作品征集咨询)
查询电话:010-5129 4563(作品、汇款、获奖查询)
咨询负责:王 加 中
E - mail:jiaoyuchina@126.com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点击量:15117

技术支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装备中心